中新网贵州凯里11月2日电 近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诗歌名师课堂讲座”及“苗绣村寨扶持项目成果展”等系列公益活动,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隆重举行。此次活动通过文化教育赋能与非遗技艺传承,为当地师生及手工艺人带来丰富的精神滋养与实践机会。
童诗课堂激发创作灵感 文学名家走进乡村
10月31日上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知名儿童文学作家张菱儿以“探寻童诗的快乐与美好”为主题,为凯里市第二十五小学近百名师生开展专题讲座。活动中,张菱儿通过互动问答、诗歌朗诵等形式,引导孩子们感受童诗的韵律美与想象力,现场气氛热烈。学生们纷纷表示,讲座让他们对诗歌创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尝试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图为10月31日上午,张菱儿以“探寻童诗的快乐与美好”为题开展讲座。(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供图)
苗绣成果展彰显非遗活力 设计培训赋能村寨传承
10月31日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女性幸福基金苗绣村寨扶持项目成果展”在凯里市举行。展览集中展示了数纱绣、破线绣等传统苗绣技艺的现代创新作品,将苗族图腾、自然元素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欣赏。这些作品不仅保留了非遗的文化内核,更通过色彩搭配与图案重构,展现出传统工艺与当代审美的对话。
11月1日,项目组在洛棉村苗绣工坊开展设计能力提升培训活动。来自周边村寨的30余名绣娘参与学习,通过案例分析、实操演练等方式,掌握从传统纹样提取到现代文创产品开发的技能。培训旨在提升绣娘的市场化思维,助力苗绣从“家庭作坊”走向“品牌化发展”。
图为10月31日晚,苗绣村寨扶持项目成果展现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供图)
十年深耕非遗传承 苗绣工坊助力乡村振兴
据悉,自2014年起,凯里市委宣传部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女性幸福基金”合作,在凯里市及周边县村寨启动苗绣村寨扶持项目。十余年来,项目累计建设9座苗绣工坊,组织绣娘技能培训百余场,培育50名村寨带头人,并完成数纱绣、破线绣等11件苗绣老衣的经典活化。此外,项目成立6个村寨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绣娘”模式,推动苗绣产品走向市场;开展20余场“苗绘明天”老少传承刺绣夏令营,促进非遗技艺的代际传承。
此次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贵州凯里地区的文化教育与非遗保护注入新动力,更通过公益力量搭建起城乡文化交流的桥梁,助力乡村振兴与文化自信建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