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济南11月3日电 题:山东高龄孕妇突发主动脉夹层 多学科团队8小时成功“拆弹”
记者 赵晓
“您好,这里是东平县人民医院,一名42岁、孕33周的孕妇被确诊为A型主动脉夹层,情况危急,急需转院!”今年10月初的清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顾永忠被一通紧急电话惊醒。通过山东省产科联盟平台,基层医院发出了这则生死攸关的求助。
“人体定时炸弹”来袭:每小时死亡率递增的生死时速
A型主动脉夹层被称为心血管领域的“头号杀手”,其凶险程度堪比“人体内定时炸弹”。据统计,发病初期约25%的患者会因主动脉破裂当场死亡,此后每小时死亡率增加1%,未经及时救治的患者存活率极低。顾永忠深知病情危急,立即联系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张刚启动应急预案。
“接到信息后,我们第一时间开通主动脉夹层救治绿色通道,安排患者通过急救转运系统快速抵院。”张刚在接受采访时回忆,患者抵达后,CT扫描确诊为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更棘手的是合并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左右冠状动脉均起源于左冠窦,主动脉根部撕裂形成的血肿已压迫右冠状动脉,导致急性心梗。
8小时接力手术:12个科室协同作战的“母婴双线抢救”
“必须分秒必争!”张刚迅速召集产科、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超声医学科、新生儿科等12个科室负责人进行多学科会诊。经过反复推演,团队制定了“剖宫产+心脏手术”的阶梯式救治方案:
“打开胸腔时,患者右心室收缩力几乎消失,每一针缝合都关乎生死。”张刚坦言,这场手术不仅考验技术,更依赖团队默契。最终,患者主动脉夹层被成功修复,母婴均脱离生命危险。
患者自述:忽视产检险酿大祸 感恩医护“生死营救”
劫后余生的李女士仍心有余悸:“怀孕期间我查出妊娠期高血压,孕前产检提示主动脉根部扩张,但没当回事。直到出事才知道这种病多凶险。”她感慨道,“术后呼吸轻松多了,特别感谢医护团队争分夺秒救了我们母子。”
专家解读:妊娠期主动脉夹层为何更凶险?
张刚解释,A型主动脉夹层本身死亡率极高,但若未出现脏器灌注不良,当前手术技术已较成熟。然而,孕产妇合并脏器缺血时,救治难度会呈几何级增长:“妊娠期血容量增加、激素水平变化会导致血管脆弱性上升,一旦夹层破裂,母婴死亡率极高。”
据悉,山东省立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已形成标准化“母婴双线抢救”模式,通过绿色通道、远程会诊平台和定期培训,构建起覆盖全省的危重孕产妇救治网络。
产科联盟:打通生命通道的“山东经验”
“此次成功救治的关键在于时间。”顾永忠强调,山东省产科联盟搭建的快速转诊机制功不可没。该联盟由省立医院产科牵头,覆盖全省16地市,通过“危重孕产妇远程会诊平台”实现基层与省级专家实时连线,并定期开展技能培训与标准化诊治推广。
作为联盟秘书,顾永忠见证了多例跨学科救治案例:“2012年我们曾合作救治一名风湿性心脏病孕妇,如今疾病谱已扩展至主动脉夹层、马凡综合征等复杂病例。但通过技术升级与团队磨合,救治成功率显著提升。”
健康提醒:高血压患者需警惕“沉默杀手”
张刚特别提醒,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的主要诱因,秋冬季节更需加强血压管理:“很多年轻人认为无症状就无需服药,这种观念极其危险。建议通过控制体重、规律作息、规范用药等方式,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
数据显示,我国主动脉夹层年发病率约为2.8/10万,其中妊娠期占比虽低,但死亡率高达80%。专家呼吁,高龄孕妇及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务必加强孕前评估与孕期监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