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岳阳11月4日电(傅煜 李盈)公元1046年,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其代表的“忧乐精神”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精神符号。
2025年11月4日,恰逢《岳阳楼记》问世979周年纪念日,一场以“大使茶座之对话岳阳楼”为主题的中外人文交流活动在湖南岳阳楼前举行。中国政府拉美事务特别代表邱小琪、古巴驻华大使白诗德等20余位中外嘉宾齐聚“江南第一楼”,以茶为媒共话“忧乐精神”的当代价值与国际共鸣。

此次活动由世界知识出版社、湖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中共岳阳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围绕“文化传承与时代担当”主题,与会嘉宾从三个维度展开深度对话:一是探讨“先忧后乐”思想对全球治理的启示,二是分析文学经典如何架起民心相通之桥,三是思考全球南方国家青年在文明互鉴中的责任。
邱小琪特别代表指出,在气候变化、人工智能治理等全球性挑战面前,《岳阳楼记》蕴含的“天下为公”理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东方智慧。古巴驻华大使白诗德则强调,中古两国虽相距万里,但“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高度契合,这种精神共鸣正是两国友谊的重要根基。
来自非洲的乌干达驻广州总领事朱蒂斯·桑巴贝拉提出,从“忧乐精神”中可提炼出国际合作的三大原则:共担责任、共享机遇、共创未来。她透露,乌干达正与湖南探讨在咖啡贸易、生态旅游等领域深化合作。墨西哥前驻华使馆参赞董浩天则从经贸视角解读,认为“忧乐精神”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拉美国家追求的绿色转型不谋而合。
中国范仲淹研究会副会长黄军建从文化传播角度分析,《岳阳楼记》被翻译成12种语言,其“忧乐”思想在东南亚、日韩等地产生深远影响,这种文化软实力正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独特优势。
与会者普遍认为,“先忧后乐”精神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其倡导的担当意识、家国情怀,为解决国际争端、促进文明对话提供了思想资源。活动现场,中外嘉宾还共同体验了岳阳茶艺、洞庭渔歌等非遗项目,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
据悉,“大使茶座”作为世界知识出版社打造的常态化人文交流品牌,已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多场活动。本次岳阳楼专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吸引超过50万观众参与互动,成为展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又一成功案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