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探访大兴安岭森林女“医生”:守护绿海,与自然共舞

时间:2025-11-05 07:45: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付子豪

  中新网内蒙古大兴安岭11月4日电 题:探访大兴安岭森林女“医生”:守护绿海,与自然共舞

  中新网记者 张玮

  秋末时节,内蒙古大兴安岭已被白雪温柔覆盖,防火季的尾声悄然临近,仅剩10天便将画上句号。在这片银装素裹之中,赵建新与她的同事们身着厚重的羽绒服,穿梭于林间小径,她们争分夺秒,希望在大雪封山前,再次探访那些夏日里曾悉心诊治过的树木,确保它们的健康与安全。

图为内蒙古大兴安岭莫尔道嘎生态功能区。 额尔古纳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日,中新网记者深入这片神秘林海,专访了这群森林中的女“医生”,聆听她们扎根深山,以医术守护树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故事。

  莫尔道嘎生态功能区,一个占地45万公顷的绿色宝库,森林覆盖率高达96.47%,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是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

  赵建新,莫尔道嘎森工公司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的检疫室主任,自2000年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学校毕业后,便毅然投身于这片林海的有害生物防控事业。“我渴望用所学知识,守护这片茫茫林海,让绿色永续。”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与热爱。

  面对莫尔道嘎森工公司生态功能区面积广阔、地形复杂的挑战,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显得尤为艰巨。赵建新不畏艰难,走遍了功能区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崇山峻岭还是幽深沟壑,都留下了她坚实的足迹。

  夏季,是林业作业的高峰期,也是挑战最大的季节。“夏天,我们几乎整天都泡在林子里。”赵建新回忆道,悬挂性诱捕器调查落叶松毛虫、落叶松鞘蛾等害虫时,她们需要在野外宿营,蚊虫、蜱虫的叮咬成了家常便饭。

  “尤其是晚上进行灯诱工作时,诱到的昆虫越来越多,它们会飞进我们的嘴里、脖子里,鳞片接触到皮肤,奇痒难忍。”灯诱,这一用灯光吸引蛾类标本以监测虫情动态的方法,让赵建新印象深刻。今年夏天的一次经历,她至今难忘:“尽管全副武装,但蚊虫大军依然无孔不入。”

  灯诱工作往往在天黑前开始,直至深夜十一二点才结束。“只有收集、研究标本,监测虫情动态,我们才能精准施策,有效防治病虫害。”如今的赵建新,似乎已对蚊虫叮咬习以为常,她的心中只有对森林健康的执着追求。

图为赵建新正在开展灯诱工作。 额尔古纳融市媒体中心供图

  莫尔道嘎森工公司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队伍,是一支历经更迭、专业化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力量。队伍内设监测预报室、防治室、检疫室和森林保险室,22名队员中,有16名是女性。她们上过白鹿岛,蹚过激流河,跨越沟沟坎坎,攀登山山岭岭,与花蝶共舞,和森林做伴,只为守护这片森林的安康。

  大雪过后,刘雪迎、刘爱荣两位女“医生”便会前往受灾区进行雪压木调查。她们告诉记者,在齐腰深的积雪中艰难前行,是她们工作中最平常不过的一天。

  “森林医生”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她们无论严寒酷暑,都要奔走于45万公顷的生态功能区内,用双脚丈量土地,用双手记录林情变化,为森林健康保驾护航。

图为刘静(左一)和赵建新(右二)在标本室整理标本。 莫尔道嘎森工公司供图

  作为“林三代”的刘静,对这片林子有着深厚的情感。2019年,这里发生大面积落叶松毛虫灾害,严重威胁森林资源安全。面对严峻形势,刘静与同事迅速行动,开展紧急监测和调查,短短一周便掌握了疫情的第一手资料,为防治方案提供了精准依据。

  在后续治理过程中,刘静连续数月扛着几十斤重的药箱穿梭于高山密林间,她的身影成为了林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刘静说:“这些苦换来的都是幸福。每当我走在苍翠的林子里,听到鸟儿们的歌唱,那真是天籁之声,让我感到无比的满足和欣慰。”

  “森林医生”们不仅致力于防治虫害,还积极为鸟儿筑巢。“鸟儿和树都是我们的朋友,鸟多了,虫害就少了。筑巢让鸟有树可栖,有家可回,也能让树有病可医。”赵建新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

  在一代代“森林医生”的精心呵护下,曾经以砍树为生的林区,如今已转变为以看树为业的生态宝地;曾经的运材列车,也变成了载满游客的观光列车。四面八方的游客坐上小火车,穿行于兴安岭的绿海之中,邂逅这片人间仙境。(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