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1月3日电 (记者 陈静)数字人“婉娘”引领AR/VR沉浸式体验,构建“AI+旅居”新场景;智能导览系统实现“科技+文化+消费”三位一体升级……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AI+非遗创新挑战赛上,来自全国高校的创新团队以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展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文旅解决方案。
本届大赛以“智创非遗,焕活文旅”为主题,由全国泛酒店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主办,上海商学院、桂林旅游学院等五所院校联合协办。赛事覆盖全国1243所高校,两届累计吸引近12万人次参与。主办方介绍,今年参赛作品聚焦酒店场景、旅游产品、景区管理三大领域,实现了从概念设计到落地方案的跨越式发展。
赛事创新设置“科普知识竞赛”与“商业策划赛”双赛道,兼顾个人能力与团队协作,鼓励跨学科组队。商业策划赛道吸引103支团队参赛,经专家评审,60支队伍晋级半决赛,最终12支团队进入总决赛。上海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副主任赵晓伟表示,希望通过大赛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上海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劳晓芸指出,参赛过程本身就是高质量实践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内生动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在金奖方案中,桂林旅游学院团队提出打造“可居住的盛唐文化活态博物馆”,通过数字人叙事、AR/VR体验、主题客房设计等手段,推动传统文化从静态展示向动态参与转变。团队成员廖圆媛表示:“比赛让我们真正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武汉轻工大学团队的银奖方案则聚焦地域文化传承,通过开发香片、香囊等特色文创产品,在酒店空间营造沉浸式文化体验。上海商学院两支决赛团队同样表现亮眼:《朱家角“AI织梦局”》方案运用AIGC技术构建智能导览系统,助力古镇智慧化升级;另一团队则策划“酒店-景点-会员”三端融合体系,通过多轮调研打磨出创新文旅模型。
由教育界与产业界专家组成的评审团认为,大赛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朱建柳表示:“选手需完成信息调研、数据分析等跨学科任务,这种历练对企业实际需求极具价值。”酒店业精英钱康指出,青年学子的创意方案为企业创新提供了重要灵感,有助于形成校企常态化合作机制。
评委沈敏强调:“企业最需要的就是创新力。未来应加强院校与企业交流,让年轻人更直观感受行业需求。”赛场外设置的体验集市同步呈现皮影戏、剪纸、糖葫芦制作等非遗项目,与场内的AI方案形成“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精彩对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