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治11月4日电 题:山西襄垣95后青年返乡养猪 扎根乡土成新农人典范
作者 杨佩佩 邓蓉
深秋时节,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善福镇堡后村的山坡褪去了夏日的葱茏,却因一群奔跑的黑猪焕发出别样生机。皮肤黝黑的95后青年朱勇穿梭在猪群间,时而俯身检查食槽,时而低头记录生长数据,这个曾经漂泊都市的年轻人,如今已成为乡村振兴浪潮中的新农人代表。

三年前,朱勇还是穿梭在物流仓库和流水线间的"漂泊客",每天扛货12小时的体力劳动,却始终填补不了内心的空虚。2021年春节返乡时,母亲一句"现在的猪肉吃不出小时候的香味",让他萌生了返乡养猪的念头。这个决定遭到父亲朱生法的强烈反对:"养猪全年无休,年轻人哪能吃得消这种苦?"但朱勇的坚持最终让家人妥协。
2022年春,朱勇拿出全部积蓄,在村里流转600平方米土地建设标准化圈舍,配套30亩山地散养区。首批引进的30头藏香猪,承载着他对"回归自然养殖"的期待。然而现实很快泼来冷水:藏香猪肉质偏瘦的市场反馈,让500头存栏猪面临滞销危机。

面对困境,朱勇骑着电动车跑遍全县菜市场,连续一个月蹲守屠宰摊收集消费者反馈。"本地人就认本地黑猪的口感"这条关键信息,让他果断调整养殖方向。引进太行山黑猪品种后,朱勇建立起严格的品质管控体系:坚持12个月以上自然生长周期,饲料仅用玉米、麦麸等粗粮,杜绝任何添加剂,每头猪都佩戴耳标实现全程溯源。
这种"笨办法"养殖的黑猪很快打开市场。200多头成品猪被周边商超抢订一空,60头能繁母猪年均产仔3茬,养殖场年出栏量突破800头。更让朱勇意外的是,他拍摄的养殖日常视频在短视频平台爆红:黑猪在山坡上奔跑的矫健身姿、朱勇满身麦麸清理圈舍的场景,吸引了大量关注。"有长治客户专程开车来买肉,说就信我这散养的猪。"朱勇笑着说,如今线上订单已占销售量的30%。

从都市打工人到新农人,三年间朱勇的手掌磨出了厚茧,但初心愈发坚定。站在弥漫着青草香的散养区,他望着撒欢的黑猪群说:"只要能让更多人吃上安全肉,这根就扎对了。"目前养殖场已带动5户村民就业,明年计划将能繁母猪扩至120头,并探索深加工产业链。
朱勇的返乡创业故事,正成为越来越多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这个95后"猪倌"用行动证明:当传统养殖遇上新思维,乡土也能绽放青春光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