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广网葫芦岛11月4日消息(记者 李子平)深秋时节,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的海风轻拂过宁远古城的青砖,卷起城墙上零星的落叶。转身向南,无垠的蔚蓝在眼前展开,雪白的浪头正一遍遍叩击着礁石——这座滨海古城,正以“一半古城烟雨,一半碧海潮生”的独特姿态,书写着文旅融合的新篇章。
在古城生活了30年的理发店店主李紫娟,每天清晨收起卷帘门时,总会感慨路况的变化:“以前下雨就涝,现在路修得又宽又平,晚上还有亮化工程,游客多了,生意也好了。”她口中的宁远古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也是唯一临海而建的方形卫城。
然而,这座近600岁的古城曾长期面临基础设施老化的问题:道路年久失修、排水系统落后,甚至被游客戏称为“时间凝固的杂货铺”——沿街五金店、劳保用品店林立,文旅体验单一。
转机出现在2024年。兴城兴投文旅集团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投入3.08亿元实施古城区域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工程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对老街两侧古建筑进行修缮,同步升级给排水、电力、通信线路,并打造环城路、景观绿化等公共配套设施。这是宁远古城建城以来规模最大、最系统的更新工程。
“改造涉及近2000户居民、800多家商铺,必须兼顾保护与发展。”兴投文旅集团负责人田莹介绍,项目采用“融合”策略:将古城升级与城市更新、文旅产业深度结合,既保留历史风貌,又注入现代生活所需的功能。
如今,古城内的商业业态焕然一新。承德游客顾文言在社交平台分享道:“第二次来,发现多了餐饮品牌、文创店和旅拍馆,既能拍美照,又能带文创礼物,历史感与便捷性兼得。”宁远古城景区负责人滕婉表示,景区正从“门票经济”转向“体验经济”,通过业态升级、服务革新和风貌改造,让游客从“走马观花”变为“流连忘返”。
夜幕降临,古城内复建的蓟辽督师府旁,东北地区首部大型沉浸式实景演艺《就在宁远》正在上演。该剧利用历史遗迹搭建舞台,通过“文化+演艺”“历史+科技”的融合,让观众从旁观者变为故事参与者。制片人张子冬说:“我们要让历史‘活’起来,让游客在动态体验中感受史诗的魅力。”
自开演以来,《就在宁远》场场火爆,成为古城夜游的“流量密码”。数据显示,今年宁远古城游客接待量突破450万,同比增长40%。一批由传统民居改造的精品民宿涌现,甚至不少在外打拼的居民返乡创业,投身旅游相关项目。
“古城是兴城的魂,海洋是兴城的脉。”田莹表示,兴城正以古城为引,串联“城、泉、山、海、岛”独特景致:登首山揽胜,徜徉碧海金沙,探觉华岛仙境,享温泉康养,成为游客畅游兴城的“标配”。“我们要让历史文脉与碧海银滩共同跳动,实现全域文旅的繁荣。”
站在宁远古城的城墙上,远处的首山在暮色中凝成青黛剪影。一墙之隔,古今交融:向外是繁华都市,向内是历史尘烟。在山海诗意与市井烟火中,这座“活着的古城”正熠熠生辉,书写着文旅融合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