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烟台10月30日电 题:烟台手艺人创新传承:古老漆艺变身现代潮品
作者 杨馥宁 王娇妮
秋意渐浓时,用色彩斑斓的漆器装点家居空间,或以精致漆艺发饰点缀日常穿搭,正成为当代年轻人追求个性与文化的新风尚。在山东烟台所城里历史文化街区的一间漆器工坊内,手艺人王亚琴正以创新方式让千年漆艺焕发新生机。

走进工坊,王亚琴手持檀木发簪向记者展示制作过程:以精选檀木为胎体,经反复打磨处理表面肌理后,需分层髹涂数十遍天然大漆。在漆层半干时嵌入螺钿薄片,再覆盖三十余层漆膜,待完全干燥后用砂纸逐层打磨,方能显露出螺钿与漆层交织的瑰丽纹样。"这类作品从选材到成品往往需要数月时间",她边抛光边介绍道。
"漆艺不应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要成为现代生活的参与者。"从事漆艺创作二十余年的王亚琴,在传承父辈技艺的基础上,持续探索传统工艺与当代审美的融合路径。她创新设计的漆艺发簪、手镯、茶具等30余种产品,正通过新中式穿搭热潮走进年轻消费群体。
制作过程中,每件木胎漆器需经历选胎、固胎、裱布等十余道核心工序,仅上漆环节就需反复涂刷30-80次。"大漆具有防水、防腐、耐高温的特性,但制作时对温湿度要求极高",王亚琴强调,湿度过高会导致漆面起皱,过低则影响干燥效果,全流程考验匠人的经验与耐心。

面对机械化生产的冲击,王亚琴坚持手工制作理念:"手作漆器承载着匠人的温度,每道髹涂都赋予作品独特质感。"这种执着正获得市场认可,其设计的漆艺文房用品、茶具等系列,因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成为新中式生活方式的热门选择。
为拉近漆艺与大众的距离,工坊特别推出漆扇制作等体验项目。游客可亲手完成从调漆、绘图到髹饰的全过程,在创作中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很多年轻人通过体验项目成为漆艺爱好者",王亚琴欣慰地说,目前工坊年接待体验者超千人次。
随着国风文化的兴起,王亚琴的作品在电商平台持续热销。"顾客反馈漆艺饰品与新中式服装搭配,既能展现典雅气质,又彰显个性态度"。她透露,近期正在研发漆艺手机壳等更贴近日常生活的产品。
"非遗的生命力在于持续创造与时代共鸣的美学价值。"王亚琴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漆艺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让这项千年技艺真正"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