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海外高校教师探访库车老街:感受丝路古城的千年风韵

时间:2025-11-06 21:22:09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 作者:梁异

11月1日,一场以“海外高校教师看新疆”为主题的文化参访活动在库车市拉开帷幕。来自全球多所高校的学者组成参访团,深入库车老街的深巷院落,通过建筑细节、传统工艺和民俗表演,感受这座丝路古城的千年文化积淀与现代发展活力。

热斯坦街区:雕花门楣里的时光印记

作为库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域,热斯坦旅游休闲街区由主街热斯坦街与清城巷、花帽巷、门巴扎、击鼓巷四条特色小巷构成。参访团刚踏入街区,便被两侧维吾尔族传统建筑吸引——斑驳的土墙与彩绘木门相映成趣,精美的雕花门楣在阳光下泛着岁月的光泽。有教师举起相机,定格门楣上葡萄藤、石榴花等传统纹样的细节;有学者俯身观察居民捐赠的老石磨、缝纫机,透过这些物件触摸历史的温度。

该街区自2015年入选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以来,经历了从“破旧”到“焕新”的蜕变。2022年,库车市通过“微改造”保留原有建筑肌理,同时引入文创工坊、非遗展示等业态;2024年晋升为自治区级夜间经济消费集聚区,2025年再获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称号。如今,工匠打造的轿子、驴车等装饰与居民生活场景自然融合,形成“活态文化空间”。

花帽巷与击鼓巷:传统与现代的交响

300米长的花帽巷宛如一条流动的色彩长河。两侧店铺挂满绣着巴旦木纹、艾德莱斯绸图案的各式花帽,绸制灯笼与布帘随风轻舞,空气中飘荡着传统香料的芬芳。清华大学意大利语讲师瓦莉亚边走边用手机拍摄:“这种将非遗融入日常消费场景的方式,既保护了文化,又创造了经济价值。”

击鼓巷则以“鼓文化”为核心,通过鼓乐表演、龟兹乐舞复原等互动形式,展现西域文化的多元魅力。黎巴嫩大学教授塔玛拉·贝鲁被欢快的鼓点感染,情不自禁加入舞蹈队伍:“音乐是跨越语言的文化密码,这里的保护方式让历史真正‘活’了起来。”她表示,将把库车的文化保护经验分享给国际学术界。

龟兹小巷:夜幕下的文化深潜

当暖黄灯光点亮萨克萨克街道的龟兹小巷,参访团开启了夜间文化探秘。这条1.2公里的小巷完整保留了晚清至民国初期的街巷格局,艾德莱斯绸制成的五彩油纸伞与古民居相映成趣。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阿巴斯用镜头记录下居民的笑脸:“从他们的眼神中,能看到对传统文化的自豪与传承的决心。”

库车市文体旅游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当地通过“政府引导+居民参与”模式,既修复了20余处历史建筑,又培育了12家非遗工坊,带动居民年均增收超1.5万元。这种“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正让千年古城焕发新生。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冬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