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演出市场黄牛泛滥,专家呼吁出台规范与再流通规则

时间:2025-11-07 07:01:03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李岩

金秋十月,以演唱会、音乐节为代表的文旅演出市场呈现火爆态势,“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正成为文旅消费的新潮流。然而,随着全国演出市场的井喷式发展,热门演出“一票难求”的现象愈发普遍,黄牛票泛滥问题也引发广泛关注。如何规范票务二级市场、保障消费者权益,成为亟待解决的行业难题。

演出票务市场供需失衡,二级市场应运而生

近年来,全国演出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热门演唱会“开票即秒光”已成为常态。这种供需矛盾促使大量消费者转向票务二级市场寻求购票机会。二级市场的出现,本意是缓解结构性供需失衡,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但溢价现象频发、黄牛倒票猖獗,导致市场秩序混乱。

《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尽管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已发布通知,要求大型演出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并明确公开销售门票比例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85%,但实际操作中,公开销售的门票信息仍不透明。业内人士透露,剩余15%的门票常通过非公开渠道流向二级市场,热门演出因此产生溢价,冷门演出则可能出现打折票。

二级市场鱼龙混杂,黄牛乱象频发

“演出票务市场产业链庞大,潜规则众多。”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二级市场既有散兵游勇式的黄牛,也有大型票务平台。黄牛依赖信息不对称和线下交易,假票、欺诈现象屡见不鲜;而规范平台则通过票券真实性担保、第三方支付等机制降低交易风险。然而,部分主办方与黄牛暗中勾结,将热门门票批量导向二级市场,制造稀缺假象以牟取暴利,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混乱。

北京市京顺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璐指出,黄牛倒票行为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还可能引发欺诈、违约、偷逃税款等法律风险,情节严重者甚至涉嫌刑事犯罪。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针对二级票务平台的投诉覆盖出票慢、退票难、手续费高等多个环节,消费者权益受损现象频发。

治理乱象需多管齐下,行业规范迫在眉睫

当前,我国演出票务市场已形成以一级机构为主、二级机构为辅的多元化格局。一级平台以固定价格售票,二级平台则整合多方资源提供中介服务,票价由卖家自行设定。尽管二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供求关系,但其服务短板和监管缺失问题不容忽视。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认为,二级市场本身并非“洪水猛兽”,恰当的制度设计可降低交易风险。他建议,应包容审慎引导二级平台规范发展,推动形成行业共识,将再流通机制从“灰色地带”拉回“阳光之下”。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杨勇则提出,监管部门应要求平台定期报备商家资质,实现动态化监管;文旅、市监等部门应联动制定行业标准和退改票规则,督促平台完善用户协议,依法保障消费者权益。针对客服推诿问题,他建议消费者可向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或提起诉讼,同时敦促平台明确投诉处理机制。

专家呼吁:加强全链条监管,助力文化产业良性发展

“治理票务平台乱象需政府、行业协会和平台通力合作。”杨勇强调,相关部门应加强全链条经营监管,保护用户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平台则需优化服务,减少退票纠纷,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随着行业规范的逐步完善,演出票务市场有望告别“黄牛泛滥”时代,迎来更加健康有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