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夜间配送安全隐患:外卖骑手遭遇远光灯“突袭”如何破局?

时间:2025-11-08 03:42:46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刘欢

夜间配送频遇远光灯“突袭”,外卖骑手直呼“太危险!”

骑手呼吁优化夜间配送时长与补贴标准,保障安全

工人日报记者 陈丹丹

阅读提示:

夜间配送虽路况畅通,但外卖骑手常面临看不清路、小区配送难等困境,甚至因对向远光灯“突袭”而陷入危险。部分骑手选择改装远光灯,却引发法律与安全隐患。如何平衡效率与安全?骑手、平台与监管部门需共同探索解决方案。

夜间配送的“光陷阱”:看不清路,安全堪忧

“晚上车少,送得比白天快。”11月5日,深圳外卖骑手匡路阳向记者坦言,夜间配送路况虽好,但对向电动车的远光灯却让他苦不堪言:“被闪几次后,眼前一片模糊,太危险了!”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加装强光灯现象频发,形成“光污染”与“光陷阱”,不仅危害其他交通参与者,也对骑手自身安全构成威胁。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市面上多种改装灯并存,易导致对向驾驶员眩光致盲、距离感知偏差等问题。

夜间配送的双重困境:效率与安全的博弈

夜间跑单因车流较少成为部分骑手偏好时段,但“看不清路”与“小区配送难”却成为两大难题。上海骑手陈明表示,夜间正常路段有路灯,原装近光灯足够使用,但远郊或偏僻小路则需远光灯辅助。然而,远光灯的滥用也带来新问题:“晚上最难的是找小区门牌号,看不清路,这可能是部分骑手改装远光灯的主因。”

匡路阳则提到,雾天或施工路段原装车灯亮度不足,绕路与慢行成为常态。他观察到,身边虽有骑手改装远光灯,但效果不佳,且对向车辆被闪后,骑手自身安全同样受威胁。合肥骑手梁师傅更直言:“被远光灯晃到眼睛时,感觉配送安全完全无法保障。”

法律风险:改装远光灯或担责加重

夜间配送时遭遇对向远光灯“突袭”,不仅威胁骑手安全,也可能引发法律责任。广东耀文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爱东分析,私自改装远光灯可能被认定为影响交通安全的加装或改装行为,违反地方性法规者将面临行政处罚。若改装行为引发交通事故,骑手责任将加重。

远光灯滥用背后:照明需求与速度焦虑

为何部分骑手选择使用远光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主任孟泉指出,配送区域亮度不足或路线昏暗是主因,骑手对照明确有实际需求。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则补充,夜间骑车速度较快导致反应时间有限,远光灯能提供更远视野,成为部分骑手的选择。

公安部调查显示,非法改装、错误使用灯光危害重重,包括眩光致盲、距离感知降低、“蒸发”盲区等现象。杨新苗建议,电动自行车照明标准可参考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最新版自行车照明标准,以照射地面为主,避免直射人眼。

多地出手整治:夜查行动与政策规范

针对远光灯滥用问题,北京、上海、南昌等地已推出相关政策文件并开展夜查行动。例如,《南昌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明确禁止安装高强度照明灯等影响交通安全的行为;北京交管部门近期夜查行动中,责令拆除加装灯具,并警告“若未整改再次被查,将面临扣车、罚款等处罚”。

平台与骑手共探安全解决方案

孟泉建议,平台作为与骑手联系最紧密的主体,应进一步意识到保障夜间配送安全的重要性。除定制安全装备外,可研发合规电动车远光灯,满足夜间需求。同时,通过算法收集昏暗路段、事故高发区域信息,推送安全提醒,增强骑手安全意识。

多位受访骑手呼吁优化夜间配送时长与补贴标准。梁师傅表示:“晚上视线差,下雨天骑车必须慢,加上大型小区进门登记、找单元楼耗时,容易超时。希望平台延长夜间配送时间,增加夜间补贴。”

基础设施与监管:完善照明,建立备案制

专家建议,应重点完善郊区、施工路段、老旧小区周边夜间照明设施,方便骑手找路、取餐。针对大型小区配送,可建立“身份备案制”,骑手备案后快速进入,减少时间延误。

孟泉还提出,平台应加强监督,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将夜间安全配送情况纳入考核指标,无安全事故者可给予积分奖励或现金补贴,引导骑手主动避免加装强光灯等危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