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七十年守望相助:宁夏贺兰老井见证民族团结传奇

时间:2025-11-08 03:31: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于晓艳

中新网银川11月6日电 (记者 李佩珊)“这口老井,滋养了回、汉、满、傣等各族乡亲,是我对民族团结最朴实的理解。”11月6日,站在村部老物件展厅内,宁夏银川市贺兰县京星农牧场京宁村党支部书记冯建忠凝视着展柜中的老井模型,话语间满是感慨。

京宁村一景

从黄河滩涂的荒凉之地到多元共融的幸福家园,冯建忠以“发展见证者”与“基层实践者”的双重身份,记录着贺兰县这片土地上民族团结的生动篇章。

1955年,冯建忠的祖父与父母作为北京知青,历经三天三夜的车程抵达贺兰县京星农牧场。“初来乍到,面对陌生的土地和习俗,许多人手足无措。”冯建忠回忆,当地回族村民主动伸出援手,教他们耕地、播种、饲养牲畜,手把手传递生存技能。这份跨越民族的互助,让知青们迅速融入这片土地。

京星农牧场建设初期场景

在冯建忠的童年记忆中,村里的老井是最温暖的符号。“那时没有自来水,村民、知青、牛羊都靠这口井取水。”夏日的井边,人们排队打水时互相帮忙提桶、牵羊,不分彼此。这份质朴的互助,让冯建忠从小便感受到“一家人”的温暖。

“那时候只觉得大家都是一家人,井水要一起喝,日子要一起过。”老井,成了冯建忠心中民族团结最生动的注脚。

京星农牧场成立初期,条件艰苦。在政府支持下,移民知青与村民开垦荒地、改良土壤。知青们凭借文化优势引进新作物品种和种植技术,回族村民则用丰富的农耕经验与之碰撞融合。到20世纪90年代,这里已成为贺兰县农业技术最先进的地区之一。

1996年,冯建忠参加工作。20多年来,他亲眼见证村子从“破破烂烂”蝶变为“整洁靓丽”:泥泞土路变成柏油路,低矮土房换成砖瓦房,“脏乱差”变为“净绿美”,老井也被自来水取代,通到家家户户。

如今,京宁村的各族村民仍保持着守望相助的传统。谁家有红白喜事,大家主动上门帮忙;谁家遇到困难,邻里齐心协力解决。回、汉、满、傣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成了全村共同的节日,大家相互走访、送上祝福。

在京宁村,民族团结早已融入日常。从老井边的携手取水到田间地头的同心耕耘,从邻里间的守望相助到世代延续的文化交融,各族村民用六十余年的坚守,鲜活展现了和睦相处、和衷共济的美好图景。

冯建忠透露,村里将筹建京宁村岁月陈列中心,用老物件与文字资料记录移民融合的岁月。同时,开设“老年人饭桌”、推出“老人夕阳保”,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保障;设立“大学生补助”,鼓励各族学子努力学习,学成归来建设家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