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宁11月6日电 (李隽)6日,记者从青海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高质量发展”信息通信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青海省通过持续加大反诈工作力度,纵深推进行业源头治理与综合治理,支撑公安机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以来,全省涉案号卡数量同比下降50.6%,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及案损金额实现同比“双下降”。

源头治理:严控涉诈资源利用空间
青海省通信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王鑫介绍,该省从严整治中间号、短信端口、固定电话及物联网卡等涉诈问题,强化跨境诈骗电话和短信防范,推行“按需开通”服务机制。今年1至8月,全省93.53万用户主动关闭境外来电、短信接收服务,对18.9万个号码开展二次实名认证,从根源上压缩诈骗活动生存空间。
联合惩戒:构建反诈法治屏障
通信管理部门严格落实电信业务实名制及涉诈风险评估制度,联合公安机关开展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截至目前,已上报联合惩戒对象160人,认定实施惩戒51人。同时,通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落实情况执法检查,对违法违规企业依法依规处理,形成有力震慑。
技术反制:打造省级一体化技防体系
青海省深入推进反诈技术创新,依托“警通企实验室”联动机制,整合通信、公安、企业优势资源,构建省级一体化反诈技防体系。今年1至8月,信息通信业依法处置高风险号码13.6万个,拦截各类垃圾短信1889.7万条,有效阻断诈骗信息传播链条。
全民反诈:预警宣传挽回经济损失超2亿元
王鑫表示,通信管理部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涉诈监测预警精准性,通过“一证通查”、AI外呼预警、境外来话提醒等业务宣传,推动形成全民反诈氛围。截至目前,全省通过96110预警平台成功劝阻86742人次,为民众挽回经济损失2.01亿元,累计发送反诈宣传短信1.54亿条,筑牢群众财产安全防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