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铜陵11月6日电 (刘鸿鹤 邢影 赵懿) 11月6日,中国桥梁建设领域迎来重要里程碑——首座双层斜拉—悬索协作体系大桥铜陵长江三桥正式通车。这座创新型桥梁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在超大型跨江通道建设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铜陵长江三桥选址于铜陵长江公路大桥上游720米处,线路全长11.9公里。桥梁北起陈瑶湖镇,跨越长江主航道后经羊山矶,南至大通镇。其中公铁合建段长2.7公里,采用上下双层设计:上层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南北顺接G3京台高速公路;下层为双线城际铁路及货运铁路,并预留铁水联运功能。这种立体化设计使单座桥梁同时承载公路、铁路、水运三大交通功能。
在桥梁技术领域,大跨度跨江跨海桥梁传统上采用斜拉桥或悬索桥结构。中铁大桥局G3铜陵桥项目部副总工程师赵成贵解释道:"斜拉桥具有刚度强、承载力大的优势,但跨越能力受限;悬索桥可实现更大跨径,但结构刚度较弱。"铜陵长江三桥创新采用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通过将悬索桥的柔性主缆与斜拉桥的刚性索塔有机结合,实现了"刚柔并济"的技术突破。
这种混合结构体系带来三方面显著优势:其一,利用悬索桥"一跨过江"的特性,将主跨跨径优化至1288米,最大限度减少对长江航道的影响;其二,通过斜拉索分担主缆荷载,使主塔可建在岸边而非江心,避开防洪堤坝限制;其三,双层桥面设计使空间利用率提升40%,单位面积造价降低15%。项目团队经过3年技术攻关,攻克了协作体系力学转换、多模态振动控制等12项关键技术。

通车首日,现场迎来首批通行车辆。家住桥北的市民李贵东激动地表示:"以前每天通勤要绕行15公里过老桥,高峰期堵车常达40分钟。现在新桥通了,车程缩短到10分钟,还能在桥上欣赏江景,这对我们经常过江的人来说真是个大好消息。"桥南居民李女士则对城市发展充满期待:"这座桥不仅方便出行,更会带动两岸经济联动发展。"
作为《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重点建设项目,铜陵长江三桥的建成具有多重战略意义。项目负责人指出,该桥将完善区域"三横三纵"综合运输通道体系,与周边5座跨江通道形成立体交通网,使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核心区的时空距离缩短30%,预计年货运量可达2000万吨,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