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无声绽放:听障舞者用脚尖感知音乐之美

时间:2025-11-08 04:44: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付子豪

【中新网太原11月7日电】题:无声绽放:听障舞者用脚尖感知音乐之美

记者 杨静

聚光灯下,17位身着传统服饰的听障少女以优雅姿态旋转跳跃。她们虽听不见观众席的掌声,却能通过手语指挥精准捕捉每个节拍;虽感知不到旋律的起伏,却用肢体语言将山西面食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近日,太原市聋人学校舞蹈队凭借原创作品《蒸蒸喜乐》荣获第二十届群星奖,为无声世界谱写出动人乐章。

听障舞者获奖现场

群舞《蒸蒸喜乐》获奖现场。 魏玉洁供图

这支平均年龄15岁的舞蹈队,是从全校300余名零基础学生中层层选拔而出。指导老师魏玉洁介绍,选拔标准不仅看身体协调性,更注重孩子们对舞蹈的热爱与专注力。作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第二代《千手观音》领舞,魏玉洁深谙特殊群体舞蹈教学的精髓。

训练初期,节奏感知成为最大挑战。"我们让孩子手贴地板感受音响震动,同时配合手语指挥和视觉节拍标记。"魏玉洁分享教学心得时比划道,"需要把音乐节奏转化为空间位置变化,让孩子们通过余光捕捉指令。"这种创新教学法,让无声世界的舞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密码。

舞台背后的艰辛鲜为人知。艺术指导赵霖老师回忆,某个高难度转身动作曾让队伍混乱两周,"孩子们会突然找不到指挥位置,只能靠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学生王晴在训练中膝盖擦伤仍坚持排练的事迹,正是团队精神的生动写照。当被问及为何带伤坚持时,这个16岁女孩用手语回答:"我想和大家一起站在领奖台上。"

舞蹈排练现场

图为赵霖老师指导学生练习。 魏玉洁供图

舞蹈创意源自山西非遗面食"莜面栲栳栳"。编导团队将揉面、塑形、蒸制等工序转化为舞蹈语汇,通过托举、旋转等动作展现面食制作过程。当少女们用肢体模拟出热气腾腾的面食出笼场景时,观众席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融合的创新表达,成为作品获奖的关键因素。

"舞蹈让孩子们找到了表达自我的方式。"魏玉洁老师感慨道,两年训练期间无人退出,这份坚持源于对艺术的纯粹热爱。领舞学生李萌在获奖后用手语表示:"站在舞台上时,我能感受到心跳与音乐同频。"这种超越听觉的艺术共鸣,正是特殊群体舞蹈的独特魅力。

如今,这支舞蹈队已成为山西特殊艺术教育的标杆。她们用脚尖丈量世界,以肢体诠释生命,在无声处绽放出最绚烂的艺术之花。正如魏玉洁老师所言:"每个完美动作背后,都是数百次跌倒又爬起的坚持。"这份用汗水浇灌的艺术之花,正在无声世界里绽放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