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0月31日电 (记者 应妮) 10月31日,国内首款音乐脑机接口“央音一号”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正式发布。这款由中央音乐学院自主研发的跨学科产品,首次将脑机接口技术与音乐科技深度融合,标志着我国在“音乐+神经科学”领域迈入国际前沿行列。

技术突破:实现音乐与神经信号实时交互
据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主任李小兵介绍,“央音一号”采用多通道神经信号采集技术,通过头环式可穿戴设备实时捕捉用户脑电波、心率等生理数据。其核心算法融合情绪识别模型与音乐生成大模型,可精准分析用户情绪状态,并自动生成适配的音乐内容。例如,当检测到用户焦虑时,系统会播放舒缓的自然声效与古典音乐;在专注力下降时,则切换为节奏感更强的电子音乐。
应用场景:从医疗康复到教育创新
作为一款“会感知、会回应”的智能设备,“央音一号”已规划四大应用方向:在医疗领域,与医院合作开发睡眠障碍调节、抑郁症辅助治疗系统;在教育场景,联合中小学开展专注力训练课程;在康复领域,为自闭症儿童提供音乐互动干预;在消费市场,推出个性化音乐减压服务。中央音乐学院计划未来三年内完成20项临床验证,并推动产品标准化生产。
科研实力:顶尖团队支撑原创创新
该项目依托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脑科学”教师团队(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研发。该团队汇聚48名教职工、179名在读生,包括多位院士级专家,已培养27名博士与博士后。团队近三年承担国家级课题12项,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37篇,持续引领“音乐+AI+脑科学”交叉学科发展。
此次发布标志着中央音乐学院“科技赋能艺术”战略取得重大进展。据悉,学校正与多家三甲医院、科技企业洽谈合作,预计2026年前完成首批5000台设备的临床测试,让前沿科技真正服务于大众身心健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