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沙10月31日电 (记者 鲁毅)在“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阶段,湖南“南大门”郴州以“融湾向海”为战略导向,以“绿色转型”为发展底色,成功入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并获评国家低碳试点优良城市。据预测,2025年郴州经济总量有望突破3500亿元,为内陆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郴州样本”。
10月31日,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郴州市专场在长沙举行。发布会通过一系列亮眼数据与发展案例,全面展示了郴州在产业升级、开放合作、生态保护等领域的突破性成就。

产业向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郴州立足资源、生态与区位优势,着力构建“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传统有色产业通过延链补链实现“老树发新枝”,产值占全省比重超40%,带动有色金属新材料产值今年预计突破1300亿元。在新能源赛道,郴州精准布局锂电产业,近四年招商金额超1700亿元,形成从锂矿采选到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闭环,被纳入湖南省“一核一极三辅”战略布局。
县域特色产业呈现百花齐放态势:永兴稀贵金属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嘉禾锻铸造、临武锂电、宜章光电显示等主特产业蓬勃发展。文旅产业更是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郴州打造“红色经典、天下莽山、温泉之都”等8张文旅名片,推出5条精品路线,接待游客人数与旅游总花费连续稳居湖南前列,产业规模迈上千亿台阶。
创新驱动为产业升级注入核心动能。“十四五”以来,郴州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升一倍多,年均增速全省第一;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3倍,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9倍,国省级创新平台数量增长4.2倍。市场经营主体突破40万户,高新技术企业达689家,省上市后备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三。

融湾向海:打造开放发展前沿
凭借毗邻粤港澳的区位优势,郴州深化与大湾区对接合作,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连续三年获湖南省政府激励。通过推动自贸片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四区一港”集成联动,郴州实现广东省外首个“湘粤港”跨境一锁通关模式,开通5国7条湘粤非铁海联运线路,入选国家物流枢纽与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
对外贸易成绩斐然:进出口总额连续四年位居湖南前列,外贸、外资占全省比重显著提升,成功跻身中国外贸百强城市行列。营商环境优化成效显著,郴州组建全省首个营商环境局,对标大湾区推进改革,“身在郴州、办事无忧”的品牌深入人心。“十四五”以来,累计引进“三类500强”项目122个,签约金额连续三年达2000亿元。

绿色转型: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
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郴州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向全球提供“郴州方案”。生态保护成效卓著:森林覆盖率达60.48%,城区空气质量连续7年达国家二级标准,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东江湖水质稳定在Ⅰ类标准。绿色矿山数量连续5年居湖南首位,仰天湖、高椅岭等生态修复项目成为全国典范。
绿色转型路径清晰可鉴。郴州利用东江湖冷水资源建设大数据中心,节能水平国内领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万元GDP用水量和单位GDP能耗强度大幅下降,推动产业向绿色、集约方向迈进。此外,郴州首倡“可持续发展宣传月”,率先探索水权交易、碳排放交易,落地全省首单中试保险,为示范区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郴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阚保勇表示,五年来,郴州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国家创新示范区、开放发展排头兵、湖南重要增长极,即将胜利完成“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站在新起点上,郴州将持续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