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AI技术助力中国黑土地保护治理新突破

时间:2025-11-11 05:22: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胡寒笑

中新网长春11月2日电(记者 郭佳)11月2日,第三届黑土地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研讨会在吉林长春举行。会上,来自全国30家科研机构的近百位专家达成共识:人工智能(AI)正成为黑土地保护与治理的新一代‘农具’,为传统农业注入科技动能。

会议现场

图为会议现场。 郭佳 摄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承办。与往届聚焦‘修复’‘保护’的讨论不同,今年会议核心议题转向如何通过大数据与大模型技术赋能黑土地治理,推动传统模式向智能化跨越。专家指出,AI技术正在重构黑土地保护的技术体系。

会议期间,多支科研团队展示了AI模型在土壤健康监测中的创新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在主题报告中披露,其团队正在构建黑土地大数据大模型监测网络系统,通过‘CT式’土壤分析技术,实现从宏观监测到微观调控的全链条智能化管理。该系统可精准识别土壤退化趋势,为黑土地保护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导开发的DeepSeek驱动黑土地保护智能平台,成为会议关注焦点。该平台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从海量土壤数据中挖掘变化规律,实现土壤退化的主动预警。研究所所长姜明表示:‘AI技术使黑土地监测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科技支撑。’

与会专家指出,‘十四五’期间,中国黑土地保护成效显著,AI技术在多个示范项目中发挥关键作用。随着‘人工智能+’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AI有望渗透至施肥决策、精准栽培、智能收获等农业全流程,推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针对技术落地挑战,专家提出三项建议:其一,需结合区域气候、土壤特性开发专用模型,避免‘万能方案’思维;其二,国外算法模型因数据差异难以直接移植,需构建本土化技术体系;其三,加强跨学科协作,推动农学、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