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十一’购物节的临近,一场关于网购退货规则的争议再次引发社会关注。部分消费者利用电商平台‘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政策漏洞,将网店变成‘免费试衣间’,甚至衍生出‘蹭穿’‘薅运费险’等乱象。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些商家为应对此问题,竟在衣服上加装密码锁,这一极端措施折射出当前电商生态中诚信缺失的严峻现实。

据北京某服装商家在社交平台披露,为防止顾客‘穿完就退’,他们不得不在衣服拉链上加装显眼密码锁。‘锁挂在拉链头,不影响试穿,确认收货后告知密码,锁直接送给客人。’这种无奈之举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觉得‘滑稽’,有人感到‘心酸’,更多人担忧这会影响消费体验。这种极端措施的背后,是商家对规则滥用者的无力反抗。
电商平台设立‘七天无理由退货’的初衷,是消除消费者‘所见非所得’的顾虑,保障购物权益。然而近年来,这项善意政策却被部分人恶意利用。有人将新衣用于旅游拍照、社交活动后准时退货;有的衣物退回时残留汗渍、化妆品甚至宠物毛发;更有人通过‘运费险’漏洞批量下单退货‘薅赔付’,让商家和保险公司成为‘冤大头’。这些行为已严重偏离政策初衷。
电商的繁荣本质上建立在信任机制的创新之上。从第三方支付到评价体系,从售后仲裁到信用积分,平台构建的‘信任基础设施’是交易达成的基石。正是这种基于规则的弱信任关系,让陌生人之间的交易成为可能。但近年来,部分人滥用规则的行为正在消解这种信任,动摇电商生态的根基。
短期看,商家需承担清洗、物流等额外成本;长期而言,整个市场的交易成本将上升,效率下滑最终由买卖双方共同买单。某电商负责人透露:‘异常退货率每上升1%,物流成本就要增加3%,这部分最终都会转嫁到商品价格上。’
破解这一困局需要多方努力:商家应通过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减少非必要退货;平台需利用大数据识别异常退货行为,完善规则执行机制;但最根本的,是市场主体共同认同:诚信是交易双方的基本义务。正如经济学家所言:‘当信任成为稀缺品,整个市场都要为此付出代价。’
在消费升级的今天,重建电商诚信体系已刻不容缓。只有买卖双方共同守护规则底线,才能让‘七天无理由退货’回归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初心,让电商生态重归健康发展的轨道。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丁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