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3日电(记者 高萌)“大学必须从单一学科为支点的传统封闭模式中突破,直接与社会对话,与世界对话。”在近日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上,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围绕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的高等教育革新,提出了这一核心观点。
图:10月31日,王树国在论坛上发表题为《新技术革命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成长》的主旨演讲。高萌 摄
今年初,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福建福耀科技大学,王树国出任校长。此前,他曾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担任校长多年,因其开放的教育理念深受学生喜爱,被誉为“网红校长”。在近期一场活动中,他抛出引发公众热议的问题:“如果梁文锋、王兴兴、汪滔继续攻读博士,还会有今天的DeepSeek、宇树科技、大疆吗?”
对此,王树国坦言:“唯一得到实践验证的是,那些选择创业的年轻人,比继续深造的同龄人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更突出的成就。”这一观察,折射出他对传统教育模式与技术创新关系的深刻反思。
在主旨演讲中,王树国指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颠覆传统认知:“社会实践已在多个领域超越理论发展,原有知识体系已无法满足新技术需求,必须进行系统性重构。”他强调,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能引领变革的创新型人才。
“社会与大学的互动是科技进步的驱动力。大学必须打破‘以单一学科为支点’的封闭模式,主动融入社会、对接全球需求。”王树国说。
今年9月,福耀科技大学迎来首批50名本科生。学校设立计算与人工智能学院、智造与未来技术学院、运载与智慧交通学院等八大学院,推行本硕博八年制贯通培养模式。王树国介绍,学校将产业最新技术融入教学,确保学生毕业时仍站在技术革命前沿。
他此前曾表示,福耀科技大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试错勇气与战略魄力的拓荒者”,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学术精英”。
演讲中,王树国以杨振宁获诺贝尔奖的经历,强调战略方向的重要性:“杨振宁曾说,他在美国求学时,许多同学比他更聪明,但最终他获奖的关键在于‘选择’。面对新技术革命,我们必须清晰识别哪些领域是战略必争之地,否则方向错误,努力可能事倍功半。”
针对新技术革命中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王树国提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需深度融合:“一个理工科人才若缺乏哲学思维、批判性思考能力,很难成为真正的大家。人类进步的深层动力,源于两者的协同作用。”
他以“大疆创新”为例,指出其成功不仅源于技术突破,更得益于对市场需求、伦理规范的深刻理解——“这正是人文社科价值的体现。”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