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丽水11月7日电 (邵燕飞 黄彦君)在浙江丽水,城市本身就是一张流动的影像长卷,而青年创意是让这幅长卷绽放色彩的“魔法画笔”。二十余载深耕,这座“中国摄影之乡”以镜头为媒,构建起从校园到世界、从爱好者到创业者的无界舞台,让无数摄影梦想在此生根发芽,最终汇聚成一座活力之城的生动注脚。
从萌芽到盛放:无界舞台上的青春交响
秋日的丽水油泵厂展区,斑驳的砖墙与先锋艺术装置碰撞出独特的美学张力。青年摄影师项叶缘手持相机穿梭其间,捕捉着光影与空间的对话:“我们用从厂区拾得的枯枝重构展陈,让作品与场地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这位土生土长的丽水人坦言,这座城市本身就是永不枯竭的灵感源泉——古堰画乡的瓯江帆影、缙云仙都的鼎湖峰影、云和梯田的晨雾交响,每一处风景都是摄影人心中不熄的创作火种。

因《黑神话:悟空》爆红的景宁大漈村时思寺,正上演着传统与现代的创意碰撞。丽水巧妙开启“游戏+影视古建”新赛道,在千年古寺中植入沉浸式旅拍与文创场景。如今,手持专业设备的年轻人与身着汉服的游客在此交织,用镜头定格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丽水学院摄影专业学生幸小榆的镜头里,既有云和梯田的云海翻涌,也有畲乡婚俗的热烈奔放:“这座城市在我心中种下了摄影的种子,而摄影节让我能与业界前辈对话,在实践中找到艺术方向。”
即将开幕的2025丽水摄影节延续“艺术扶持基金”传统,既设立“大师展”致敬经典,更开辟“新学院·新影像”板块聚焦高校创作生态。英国FORMAT摄影节的特别邀约,则为优秀创作者铺就国际展演之路。正如策展人白启晨所言:“这里构建了完整的成长生态,既有摄影名家的倾心指导,也有跨代际的艺术对话,让新生力量不断突破摄影边界。”
从蓄力到启幕:全球影像艺术的青春坐标
瓯江畔的古堰画乡艺术中心内,来自70所高校的2000余幅作品正在构筑“万象镜城”。各院校独立展区中,青岛电影学院学生金鑫的《何为归处》引发关注。这位同时担任志愿者的创作者感慨:“丽水不仅是展示平台,更是激发创意的能量场。这里的山水美学与数字艺术融合,为我的毕业创作打开了全新视角。”
这种创意共振正在重塑城市空间。刘祠堂背历史文化街区通过“七条小巷”驻地艺术项目焕发新生,特色民宿与创意餐厅间,摄影爱好者们用镜头记录着古老街巷的现代蜕变。数据显示,摄影节期间该街区客流量同比增长300%,成为青年聚集的“城市会客厅”。
数字艺术生态的布局更让丽水完成从文化名城到国际艺术高地的跨越。当地将VR影像、光影装置等前沿科技与山水美学融合,打造出集创作、孵化、交流于一体的创新平台。截至2024年10月,丽水已拥有269位国家级摄影会员,人才密度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形成独特的“摄二代”传承谱系。
从创意到产业:生态沃土上的梦想孵化
丽水与摄影的缘分始于二十世纪初的先锋探索。改革开放后,初小青、吴品禾等青年摄影家用镜头让遂昌南尖岩从深山村落跃升为国家级创作基地,松阳陈家铺村则通过摄影赋能实现从“空心村”到“网红打卡地”的蜕变。如今,这种“一张照片改变一座城”的传奇仍在延续——缙云仙都、云和梯田等创作基地已升级为国家5A级景区,年接待摄影采风团队超500批次。

完整的产业链生态正在形成。在政府引导下,丽水涌现出32家摄影主题园区、58家设计酒店和200余家特色民宿,形成“创作-展示-交易-衍生”的闭环。青年创业者甘国军的故事颇具代表性:这位台州青年在丽水学院求学期间与同学创办摄影工作室,毕业后扎根丽水开设两家专业机构。“这里既有成熟的消费市场,又有完善的产业配套,让我敢想敢为。”
丽水摄影博物馆副馆长王华平见证了这种蜕变:“从老一辈艺术家到新生代创作者,无数人从摄影节起步,最终登上国际舞台。这座城市始终与年轻人同频共振,用光影编织着艺术与生态的共生梦想。”
当瓯江水继续奔流,丽水正以摄影为舟,载着青春梦想驶向更辽阔的艺术海洋。从“中国摄影之乡”到“创意理想国”,这座城市的二十年光影之路,恰似一幅正在徐徐展开的青春长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