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大连10月31日电 题:大连守砖人费广业:用收藏守护百年历史记忆
中新网记者 杨毅
在大连,有位被称作“守砖人”的创业者费广业,用17年积蓄与万里奔波,为承载着民国记忆的老花砖筑起“保护墙”。从三尺讲台到文化守护者,这位数学教师出身的收藏家,用行动诠释着对历史文化的深情守护。

从讲台到藏馆:17年守护文化瑰宝
费广业与老花砖的缘分始于2015年营口熊岳镇的明清老街。一个镶嵌着花卉纹样老花砖的炕柜,让他瞬间驻足——砖面褪色的釉彩中,仿佛凝固着百年前的烟火气。这位出生于瓦房店农村的数学教师,自此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追寻。
2001年站上讲台的费广业,在17年教学生涯中始终保持着对民间文化的热爱。他利用课余时间遍访东北、华南等地,在营口、锦州、沈阳、长春等地的旧货市场,在广州、汕头、厦门的古宅拆迁现场,用相机记录下每一块即将消失的老花砖。据其研究,这些1915-1935年间流行的装饰建材,最初由欧洲传入印度、东南亚,最终在东北地区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当时财富家庭的象征。

跨国抢收:与时间赛跑的守护者
2022年成为费广业收藏生涯的转折点。当他发现大量老花砖通过东北、闽南渠道流向日本、新加坡时,这个数学教师出身的收藏家展现出惊人的行动力。从吉林辽源到福建泉州,他驱车数万公里追踪藏品,甚至创下单日驱车9小时抢购珍品的记录。
“那位辽源藏友第二天就要出国,我放下所有工作连夜赶去。”费广业回忆起那次20万元的收购经历时仍难掩激动。如今他的收藏已涵盖几何纹、花卉纹、人物纹等数百个品种,上万片藏品中既有每片数十元的普通砖,也有价值数千元的孤品,其规模在全国私人收藏中首屈一指。
在收藏过程中,费广业多次被藏友的情怀感动。多位东北、福建的藏家得知他建馆计划后,主动放弃海外高价收购机会,以半卖半送的方式转让珍品。“有位厦门藏家把祖传的清代花砖低价转给我,只说‘放在你那里,我放心’。”

博物馆之梦:让历史记忆活起来
走进费广业位于西岗区的工作室,二层小楼宛如时光胶囊。墙壁上镶嵌的几何纹花砖、炕柜上点缀的牡丹纹砖、桌椅间隐现的西洋纹样,共同编织出1920年代的生活图景。这位收藏家正筹划在此建立全国首个“花砖博物馆”,计划通过场景复原、数字交互等方式,让沉睡的文物讲述民国时期的审美变迁与生活智慧。
“每块花砖都是历史切片。”费广业抚摸着一块带有俄文印记的砖块说,“它们见证过中东铁路的修建,陪伴过闯关东的家族,现在该让更多人读懂这些故事。”在他的构想中,博物馆不仅是藏品展示空间,更将成为城市文化记忆的活化载体,通过研学课程、文创开发等方式,让老花砖走进现代生活。
从教师到“守砖人”,费广业用17年时间完成了文化使命的转身。当被问及为何坚持时,他指向墙上那幅“砖筑时光”的书法作品:“这些老物件连着城市的根,我要让它们在大连的新时代里继续生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