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宁10月31日电 (潘雨洁) 10月31日,记者从青海省“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卫生健康专场获悉,“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青海省在医疗卫生领域累计投入资金已达441亿元人民币(下同),年均增长率为2.86%,为全省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任延明在发布会上介绍,五年来,青海省围绕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以及药械监管改革等多个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这些政策不仅为综合医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也进一步提升了全省医疗卫生服务的整体效能。
随着多个重大医疗项目的落地实施,青海省加快了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步伐。目前,全省公立医院出院患者中,三四级手术比例已达到52.54%,疑难重症的诊治水平显著提升,有效推动了“大病不出省”目标的实现。同时,青海省8个市州均已实现三级综合医院全覆盖,共组建了46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这些“医共体”内实行行政、人事、财务、业务、用药、信息等统一管理,覆盖了全省62家县级医院、38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46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极大地提升了县域医疗服务水平,让民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资料图为青海省海东市基层医护人员为民众测量血压。马铭言 摄
在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青海省各级财政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占公立医院总收入的50%以上,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比也达到了57.45%,这一举措有效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值得一提的是,省会西宁市还获批了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中央财政给予了5亿元的资金支持,为西宁市公立医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此外,“十四五”期间,青海省还加大了对民族医特色优势医疗服务项目的倾斜力度。目前,全省民族医医疗服务项目共567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项目占比高达88%。同时,全省400多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可提供中(藏)医药服务,进一步满足了民众对民族医服务的需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