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幼儿教育转型之路:传承与创新并行的突围策略

时间:2025-09-22 11:14: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付子豪

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幼儿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构。随着教师需求的萎缩以及国内同类院校专业设置的趋同,同质化竞争愈发激烈,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及其他以学前和小学教育为主的专科学校,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市场环境的剧变,迫使这些教育机构必须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市场容量缩减,是否就意味着教育机构的生存空间必然被压缩?答案并非绝对。一些先行转型的学校已经给出了积极的回应。

以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该校在全省同类院校中率先开设医学营养专业,并引进医学副教授作为专业带头人。这一创新举措使得该专业学生毕业即被抢购一空,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同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校还成立了长沙市学前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和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开始深度参与到政策制定和人员培训等关键环节,进一步拓宽了发展空间。

从该校今年的招生情况来看,14个专业中师范类专业仅占两个,这种合理的专业结构布局,使得学校在市场波动中更具抗风险能力。

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则将视野投向了海外,成立了宁波—东南亚学前教育研训中心,面向东南亚教师开展培训。此外,该校的中韩合作办学班已成功招收三届学前教育班共145名学生,展现了国际合作的广阔前景。

与此同时,在传统学校教育体系之外,新型教育形态正在迅速崛起。新兴领域对具备教育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旺盛,为教育机构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教育服务形态也在发生深刻变革。深圳出现的“教育规划师”新职业,整合了学校教育、特长培养、升学规划等全链条服务,满足了家长和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而在国际市场上,东南亚中文教育市场持续增长,“中文+”职业教育模式在非洲国家快速发展,这些都为教育专业人才开辟了新的职业航道。教育出海不仅需要语言能力,更要求教师具备跨文化教育能力,这无疑对教育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时代的变革要求教育从业者必须突破传统角色定位,构建跨领域服务能力。同时,也要求培育新一代职业者的高校必须提质升级,持续输送优质人才。

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优秀”的定义已经被重新书写。多数学校需要翻篇,谱写出新的一页。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受地方政府要求或经济结构影响,不少学校选择结合地方产业走自我转型发展之路,将转型工科类院校视为破局方向。然而,这类转型之路并非坦途,其中师资断层是转型绕不开的核心难题。

多位师范专科学校党政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苦衷:现有教师深耕艺术教育、学前教育领域,其知识体系与理工科专业所需的计量、实验能力存在本质差异。从歌舞课堂到工科实验室,不仅是教学场景的切换,更是教育理念的彻底重构。仓促转型下,学校既难褪去师范底色,又无法快速建立工科领域的职业教育品牌竞争力,极易陷入“师范不精、工科不强”的两头不靠困境。

事实上,幼儿教育虽受冲击,但仍是民生刚需领域。简单“一刀切”式的减法绝非良策。资深幼师专家的提醒值得深思:与其盲目追逐产业热点强行转型,不如聚焦自身优势寻找突围路径。提升办学层次,培育本科阶段的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同时拓展小学段教育人才培养领域,或许是部分学校更贴合实际的选择。

同时,教育、人社等部门更应为师范类专科学校教师转型提供有利政策,专门用于支持高校教师专业转型发展,为教育机构的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在教育变革的洪流中,政府、学校、社会应协力守护好历经岁月沉淀的教育火种。这份火种不仅是艺术教育的特色、学前教育的经验,更是对基础教育初心的坚守。唯有在传承核心优势的基础上稳步探索转型方向,才能避免在时代浪潮中迷失,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洪克非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9月22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