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昆明9月18日电 (陆希成 陈静)近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实施了该省首例心脏非停跳下左室辅助装置(人工心脏)植入同期冠脉搭桥术,为一名终末期心衰患者带来了新生。
9月18日,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衰中心病房内,45岁的李先生(化名)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据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熊达介绍,通过实施心脏非停跳下左室辅助装置植入同期冠脉搭桥术,患者成功避免了心脏停跳可能带来的缺血缺氧等损伤,术后恢复非常顺利。
李先生曾于2018年首次急性心肌梗塞后植入2枚冠脉支架。然而,2025年春节后病情加重,7月再次植入1枚支架后症状仍未缓解,出现严重心衰合并心源性休克,最终转诊至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患者冠状动脉大部分严重狭窄,已导致不可逆的心功能衰竭,处于低血压心源性休克状态。”熊达主任介绍,常规药物治疗和冠脉介入手术效果甚微,而长期等待心脏移植供体又不现实,因此植入人工心脏成为唯一出路。
然而,李先生的病情复杂,2025年4月曾发生大面积脑梗塞。熊达主任表示:“如果采用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手术,心脏停跳后会面临缺血缺氧问题,脑部并发症发生率也会增高。”为此,医疗团队最终决定采用心脏非停跳技术,在跳动的心脏上完成手术。
熊达主任坦言:“在跳动的心脏上把心尖开孔植入左室辅助装置泵头,还要完成直径约2毫米的血管吻合,手术难度极高。”
8月23日,手术如期进行。术中通过并行体外循环维持循环稳定,医疗团队在跳动的心脏上精准完成人工心脏装置植入及血管吻合,体外循环仅运转70分钟即完成这一复杂手术。患者术后第一天便脱离呼吸机,开始恢复进食和床上活动。
图为医生正在实施心脏非停跳下左室辅助装置植入同期冠脉搭桥术。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供图
“这是全院多学科通力协作的结果。”熊达主任表示,从术前到术后,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麻醉手术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等10余个科室全程参与,共同制定手术方案、围手术期管理和应急预案等。患者术后第五天离开重症监护病房,目前已能自主行走,日常活动自如。
据悉,这是云南省首例心脏非停跳下左室辅助装置植入同期冠脉搭桥术,也是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自2024年9月启动人工心脏植入项目以来植入的第三例人工心脏,标志着该技术在云南实现了跨越式进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