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赤峰松山区“免费采捡白菜”事件调查结果公布

时间:2025-11-18 00:52:24 来源:“今日松山”微信公众号 作者:张子怡

近日,部分网络平台账号发布信息称赤峰市松山区出现“免费采捡白菜”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针对这一情况,松山区迅速成立由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区农牧局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通过走访询问、调取监控视频、筛查涉事人员、核查数据等方式,全面核实事件源头、传播动机及责任归属。现将调查处理情况通报如下:

一、事件基本情况

经核实,网传视频中提及的“免费白菜”地块位于松山区当铺地村,系当地村民孙某某于2025年4月7日通过竞拍租赁获得,土地面积485.9亩,租期一年。孙某某将其中190亩土地以原价分租给李某某、赵某某、廉某某、王某四人,用于种植两茬作物:第一茬种植西瓜,第二茬种植白菜。白菜于10月份开始售卖,截至事件发生前,5名种植户已通过择优选收方式销售优质白菜201万斤,获得销售收入46.1万元。

调查发现,此次事件系网络平台用户发布不实信息、部分网民未经核实转载传播、红山晚报记者未深入现场核实即发布报道、群众受误导参与采捡、个别自媒体“失真发声”共同引发的连锁反应。具体经过如下:

1. 不实信息首发与传播链条
11月3日14时,网民黄某某与朋友驾车经过当铺地村时,发现三名中老年人在涉事地块采捡白菜,交流后得知无人制止,随即采捡3棵白菜并拍摄视频。为增加个人账号流量,黄某某于当日15时在网络平台发布视频,并在评论区标注菜地具体位置。该视频被王某某、苏某某等网友转发后,引发第一轮传播。

2. 官方媒体未核实报道扩大影响
11月4日21时,红山晚报记者刘某某联系王某某、苏某某了解情况,在未到现场核实的情况下,于5日上午10时通过官方账号发布题为“继免费捡土豆后又有新惊喜,赤峰一地可免费砍白菜”的视频。该报道引来更多群众前往采捡,事件影响进一步扩大。

3. 种植户发声与自媒体二次传播
11月6日,种植户李某某发现自家菜地被采捡后,通过私信询问红山晚报信息来源未获答复,遂发布视频称“两天时间400亩地一扫而空”“损失达100万元”。该视频被部分网络媒体转载后,引发更多转发评论。经公安机关调查,部分自媒体为博取流量,使用AI软件生成不实内容,配图也非涉事菜地现场照片。

4. 群众参与情况与损失评估
到现场采捡白菜的群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包括:附近居民口口相传、自媒体账号视频、红山晚报报道等。多数群众认为白菜免费,部分抱着凑热闹心态参与,现场无人劝阻。高峰时期采捡人数达百余人。经评估机构测算,涉事地块未售白菜因低温霜降冻害质量下降,群众采捡后多用于食用或喂养畜禽,种植户实际损失为9.52万元。5名种植户对评估结果表示认同,相关责任方已就补偿事宜达成一致并落实到位。

二、调查处理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松山区和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对涉事媒体、主办单位及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

  • 首发视频人员责任:公安机关对黄某某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行为予以治安处罚,并承担民事责任。
  • 转发不实信息人员责任:王某某、苏某某因未经证实在自媒体转发不实信息,被公安机关批评教育。
  • 种植户发布不实信息责任:李某某因夸大事实造成不良影响,被公安机关批评教育。
  • 市属官方媒体责任:市委宣传部对市融媒体中心(红山晚报主办单位)主任、总编辑及副主任兼红山晚报总编辑进行约谈,责令市融媒体中心党委作出书面检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给予红山晚报警告处罚,责令限期改正;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给予通报批评,责令公开道歉并注销记者刘某某的新闻记者证;市融媒体中心对相关责任人扣发绩效、停职处理。
  • 参与采捡人员责任:公安机关对已追查到的涉事人员进行批评教育。
  • 虚构事实网媒人员责任:已查明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的网媒人员,将由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此次事件暴露出主办单位对媒体管理不严、群众法治宣传教育不足、部分干部应对处置不够及时等问题。调查过程中还发现,部分人员奉行“流量至上”,利用不实信息吸睛引流;部分网民未加核实即机械转发;个别自媒体夸大事实博取关注;部分群众抱着娱乐心态从众参与。联合调查组呼吁: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公众应保持理性、增强辨别能力,自觉守护清朗网络空间,共同营造公平有序的社会秩序。

赤峰市松山区联合调查组

2025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