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海外媒体探访长沙:感受中国智造魅力与城乡活力

时间:2025-11-18 04:51: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苏亦瑜

中新网长沙10月31日电 (张雪盈)“长沙的‘黑灯工厂’让我对‘中国智造’有了具象认知。”《菲律宾星报》记者雷尼尔·艾伦·罗达在参观后感叹,智能机械臂的精准作业与自主控制系统的无缝衔接,让他真切感受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速度与长沙的经济活力。

10月25日至30日,来自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等9国的16家海外媒体代表及外籍网络达人走进湖南长沙,深度探访中联智慧产业城、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及橘子洲景区等地,通过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实地考察,解锁长沙“山水洲城”的独特魅力与产业创新密码。

海外媒体拍摄会艾灸的中医机器人

硬核智造: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创新生态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长沙正以“智造”为引擎加速奔跑。数据显示,2024年长沙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达369亿元,相关企业超2500家,形成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完整产业链。

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的展厅内,能弹奏《茉莉花》的机器人乐队、精准施灸的中医机器人、智能巡逻的安保机器人等创新产品令外媒记者驻足拍摄。“这些产品将极大提升马来西亚民众的生活便利性。”《星洲日报》记者戴小同表示,他将持续关注马中企业在智能医疗、智慧安防等领域的合作机遇。

湖南肆玖科技有限公司的DIY文化衫定制生产线则展现了“小而美”的创业范本。从图案设计到高温烫画,全程仅需数分钟。柬埔寨新闻社副部长耶·陈达·坎泰认为,激光雕刻等低成本设备可为柬埔寨中小企业和副业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撑,他计划通过报道推动双方在轻工业领域的合作。

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的AI智能译制系统正助力中国微短剧“扬帆出海”。该系统通过多语言自动翻译与文化适配技术,将内容生产成本降低60%。菲律宾《马尼拉标准报》记者朱莉·安·洛普指出:“语言本地化是文化传播的桥梁,AI译制技术将加速全球文化互鉴。”

外媒记者观看光影大剧《花开橘洲·江天暮雪》

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的新生表达

古建实景光影剧场《花开橘洲·江天暮雪》以宋代《潇湘八景》为灵感,通过戏剧、光影与数字技术重构湖湘文化叙事。当屈原身影倒下、水幕升起的瞬间,泰国《曼谷邮报》记者朱塔玛斯·塔迪希姆罗姆感叹:“这场演出打破了语言壁垒,用科技让文化叙事更具沉浸感。”

长沙的夜间经济同样因科技注入新活力。湘江两岸的摩天大楼化身巨型屏幕,演绎着数字艺术与城市天际线的融合之美。作为“中国烟花之乡”,浏阳将千年火药技艺与光电艺术结合,打造出数字艺术烟花秀。老挝巴特寮通讯社记者佩特萨莫·蓬蒙尼评价:“当传统技艺邂逅现代科技,文化创造力与商业价值得以双重释放。”

海外媒体代表在长沙县金井镇体验采茶

城乡脉动:乡村振兴的科技人文范式

在长沙县金井镇,“村企共建”模式让千年茶园焕发新生。游客可采茶制茶、夜观星象,茶园与金井天文台的组合成为热门打卡地。“这种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万象时报》记者拉姆丰·帕桑通认为,该项目既传播了茶文化与天文知识,又创造了就业机会。

望城区铜官街道则通过“陶瓷+文旅”模式激活千年窑火。海外媒体代表在铜官老街体验制陶乐趣,70余家陶艺馆汇聚非遗大师与青年手艺人。唐代“黑石号”沉船出土的数万件铜官窑陶瓷,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而今这里已成为世界釉下多彩陶瓷的研学圣地。

缅甸未来新闻社执行社长张翀总结道:“长沙展现了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共生的未来图景,也揭示了中国乡村发展的无限可能。”泰国公共电视台内容总监斯塔帕科恩·斯里萨鲁特瓦萨纳计划制作一小时专题视频,向全球展示“现代化与历史深度并存的中国城市样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