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嘉兴11月16日电 题:绿植成年轻人“新宠” 生活美学驱动产业新生态
作者 黄彦君
漫步浙江杭州植物园,一处植物文创店吸引了游客王曼宁的目光。店外卡通海报色彩缤纷,推门而入,绿植盆栽、冰箱贴、创意玩偶琳琅满目。“没想到绿植还能做成文创,我想买一盆海芋,给家里增添点生机。”王曼宁边挑选边说道。
如今,办公室迷你盆栽、卧室助眠鲜花等兼具生命力与疗愈属性的绿植及周边产品,正成为年轻人的“新潮玩”,并催生出全新的产业趋势。

2025年8月,浙江桐乡,青年农创客通过直播销售绿植。孙杨洋 摄
中国花卉协会发布的《2025全国花卉产销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在悦己型消费和即时零售的双重驱动下,2024年中国花卉零售市场总规模近2200亿元人民币,其中热带植物和个性特色绿植的消费占比持续攀升。这一数据印证了绿植消费的火热态势。
在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农创园,“95后”农创客廖万甜曾以2.6万元的价格售出一片“花生马戏团”花烛叶片,引发行业关注。“很多人觉得种花养草是中老年人的爱好,但事实上,养植物已经成为年轻人的‘生活美学’。”廖万甜捧起一盆“红水晶”花烛,其丝绒质感的叶片上布满美丽纹样,仿佛一件艺术品。
2020年,看好绿植发展前景的廖万甜辞去白领工作,投身园艺行业。她不仅从美国、印尼、泰国等地引入植物母本,还与科研单位合作探索自主育种。“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更新迭代。”目前,她的绿植基地已拥有400多种室内植物种质资源,年总产值超1000万元。
观叶植物、食虫植物、盆栽鲜花……在崇福农创园内,从高价稀有品种到平价常见植物一应俱全。“花卉园艺是园区的热门创业板块,这一行业附加值高、利润可观,契合年轻人的创业需求。”园区负责人金晓毅介绍,绿植产业尚处于发展上升期。园区通过对接科研院所、支持电商孵化等多项措施,助力创客打造个性IP,推动产业升级。
近年来,传统花卉大省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等纷纷布局绿植专业基地,海芋、蔓绿绒、锦化龟背竹等“网红”款种苗从依赖进口转向自主培育。以山东青州为例,当地花卉年产值超120亿元,一些热带绿植甚至“反向销售”到东南亚等地,展现出中国绿植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025年8月,浙江桐乡,挂在墙上的鹿角蕨宛如“会呼吸的壁画”。孙杨洋 摄
随着绿植消费的普及,年轻人的专业度也在不断提升。他们不仅关注植物细分赛道、养护方法,还热衷于挖掘品种背后的故事。一批卖家开始经营自媒体账号、组建粉丝社群,形成独特的绿植文化圈。
“90后”浙江青年创业者陈思冲曾是摄影师,因爱好而入行,如今是一名专注私域流量的鹿角蕨“买手”。他不仅运营线上直播间,还搭建了线下基地。“绿植能够带给人情绪价值,具有较强的社交属性。我们的客户群体年龄普遍在20岁至40岁之间,平时大家经常交流种植日常、分享‘养鹿’心得。”陈思冲说,前往世界各地帮客户“淘”到满意的植物,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上述趋势背后是消费需求的深刻变化。业内人士分析,花卉绿植行业正从观赏经济向情绪调节品和空间美学元素延伸,一条集体验、服务、品牌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产业链逐渐形成,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