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乡村振兴故事:20年深耕,农民企业家打造现代化稻米全产业链

时间:2025-11-18 08:18: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陈海峰

【中新网兴安盟11月15日电】题:乡村振兴故事:20年深耕,农民企业家打造现代化稻米全产业链

记者 张玮

初冬时节,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的稻田已完成收割。在张海峰的现代化大米加工厂内,自动化生产线正有序运转,空气里弥漫着新米特有的醇香。这座占地5万平方米的“稻梦工厂”,承载着一位农民企业家20年的乡村振兴梦想。

三合村大米加工车间

2005年,20岁的张海峰接过父亲创办的大米厂,发现传统加工模式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当时父亲用一台老机器为农户代加工,效率低且利润薄。"经过多次协商,他获得父亲支持开始改革:2011年成立有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日本先进生产线,将年盈利从不足万元提升至10万元。

作为土生土长的三合村人,张海峰深知这片土地的优势:黑土地有机质含量达3.8%,年日照时数超2800小时,灌溉用水源自大兴安岭天然雪水。"好米七分种,三分养。"他建立"五统一"管理模式:统一发放适合本地环境的稻种,统一技术指导与培训,统一播种收割时间,实现标准化种植。

机械化大米加工流程

在产业规模化基础上,张海峰着力提升品质。通过土地整治建成1.2万亩高标准农田,实现集中连片种植;与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合作培育"兴隆1号"等优质品种;创新采用"稻鱼共生"生态模式,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15%,每亩增收200元。目前合作社已签约1000余户农户,订单面积超万亩,带动农户年均增收3000元。

品牌建设方面,注册"草原三河"商标,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远销北京、上海等10余个省市。2024年新建的现代化厂房配备大米博物馆、电商直播基地等设施,产能较老厂提升100%。"我们正在培养自有直播团队,未来将通过全流程展示从育苗到加工的每个环节,让消费者看得见品质,吃得更放心。"张海峰指着正在搭建的直播间说道。

张海峰在大米博物馆讲解

从传统米厂到年产值超亿元的现代农业企业,张海峰用20年时间构建起涵盖种植、加工、销售、文旅的稻米全产业链。他的"稻梦工厂"不仅让乡亲们实现"家门口就业",更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乡村振兴之路。"未来计划打造稻米文化主题公园,推动三产融合发展。"这位农民企业家望着金黄的稻田,描绘着更宏大的蓝图。(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