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虚假登记、维权无门?新规如何破解“幽灵网店”难题

时间:2025-11-18 08:44:52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作者:付子豪

您是否在网购时遇到过这样的糟心经历:满心欢喜下单后,收到的却是假货,想要投诉维权时却发现商家“人间蒸发”,根本联系不上?这种让消费者苦不堪言的店铺,正是被称为“幽灵网店”的非法经营主体。

“幽灵网店”的隐身术:虚假登记逃避监管

所谓“幽灵网店”,是指不法商家在网络平台开店时,故意提供虚假地址和联系方式,甚至冒用知名品牌商标。这种“隐身术”不仅让消费者投诉无门,就连执法人员上门核查时也难以找到实际经营人。据统计,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的网店售假案件中,超过半数涉及此类“幽灵网店”,其隐蔽性已成为网络监管执法的一大顽疾。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店铺不仅欺骗普通消费者,还通过冒用品牌商标的方式,严重损害企业声誉。由于公示地址与实际经营地不符,消费者极易误购假冒商品,而品牌方往往因无法定位侵权主体而陷入维权困境。

新规出击:四项措施直击痛点

为破解这一难题,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起草了《电子商务平台协助查处商标侵权案件规定(征求意见稿)》,并于昨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何波指出,该规定针对电商交易的虚拟性、跨地域性等特点,通过制度创新构建多元共治格局。

新规核心思路可概括为四大举措:

  1. 前置保护机制:当市场监管部门掌握初步侵权证据时,可要求电商平台立即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从源头阻断侵权行为。
  2. 显著标记制度:针对地址信息虚假的网店,平台需在商品页面置顶位置进行风险警示标记,相当于给问题店铺“亮黄牌”,直接向消费者披露其风险状况。
  3. 跨区域协作机制:明确多地侵权案件的管辖权限与协查要求,解决传统执法中因地域分割导致的管辖冲突,提升案件查办效率。
  4. 平台责任强化:规定电商平台若未履行协助义务,将依法承担相应责任,倒逼平台落实主体监管职责。

专家解读:创新制度破解三大难题

何波主任分析称,新规通过“显著标记”等创新制度,建立了三重响应通道:一是部门与平台之间的快速联动机制,二是跨区域执法协作网络,三是平台责任细化标准。这些设计直指当前执法中的三大痛点——平台责任模糊、侵权者隐匿难寻、执法效率受阻。

例如,当某网店被投诉售假且地址虚假时,平台需立即对商品页面添加风险警示,这既能提醒消费者谨慎交易,也能通过流量限制倒逼商家配合调查。对于跨省侵权案件,新规明确了牵头部门与协查部门的分工,避免出现“都管都不管”的执法真空。

此次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电商知识产权保护领域迈出关键一步。通过将平台纳入治理体系,既强化了技术中立平台的法律责任,也为其提供了合规经营的明确指引。随着新规的落地实施,“幽灵网店”的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网络消费环境有望得到实质性改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