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守护青春容颜:多维度合力防范未成年人医美风险

时间:2025-11-18 11:01:05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周驰

守护青春容颜:多维度合力防范未成年人医美风险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近日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正处于生理发育关键期,审美观尚未定型,过早接受医疗美容可能引发身体损伤、心理创伤及预期落差等问题。基于科学依据与健康考量,官方明确建议未成年人应暂缓医美项目。这一提醒背后,折射出医美行业乱象对青少年群体的潜在威胁。

医美乱象:从虚假宣传到非法行医的产业链陷阱

随着医美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部分机构为追逐暴利,通过夸大效果、制造容貌焦虑等手段诱导消费。例如,宣称“轻医美”无风险、恢复快,实则将微针、水光针等医疗行为包装成“美容护理”;更有甚者,以“锁骨放硬币”“精灵耳”等畸形审美标准制造焦虑,鼓吹“颜值即正义”的价值观,导致未成年人盲目跟风整形。数据显示,我国医美纠纷中18岁以下群体占比达12%,其中近三成涉及非法机构。

法律层面,生活美容机构擅自开展医疗美容属明确违法行为。但现实中,许多机构通过模糊概念逃避监管,如将“微创”偷换为“无创”,用“零首付变美”“医美贷”等金融套路锁定未成年消费者。某案例中,16岁少女因轻信“分期整容”宣传,背负数万元债务,最终因手术失败导致面部瘢痕,身心遭受重创。

监管升级:从源头治理到责任细化的制度防线

针对未成年人医美乱象,监管部门正构建多维度治理体系:

  • 严惩违法机构:通过“行业禁入”“巨额罚款”等手段提高违法成本,2024年全国查处非法医美案件同比增长47%;
  • 细化监护责任:要求医美机构为未成年人实施整形时,必须由监护人现场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主动上报监管部门接受抽查;
  • 技术赋能监管
  • :推广“医美机构信用码”,消费者扫码即可查询机构资质、医生执业信息及过往处罚记录。

某地试点“医美监管沙盒”制度,要求机构在为未成年人提供服务前,需提交风险评估报告并缴纳保证金,有效降低纠纷发生率。专家建议,应将医美知识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美>自然美>修饰美”的审美认知。

社会共治:从家庭引导到文化重塑的价值观防线

防范未成年人医美风险,需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媒体”协同机制:

  • 家庭层面:父母应避免将容貌焦虑传递给孩子,关注其心理需求而非外在改变;
  • 学校层面:通过主题班会、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美是多元的”;
  • 媒体层面:平台需清理“容貌焦虑”内容,推广“反滤镜”运动,展现真实多元的审美样本。

某社交平台发起的“真实美计划”,通过展示无修图用户照片,累计获得超1亿次互动,有效缓解青少年对容貌的过度关注。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追求外在美可能引发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接纳自我独特性的人群幸福感指数高出32%。

理性追美:健康与自信才是青春最美的底色

爱美是人性本能,但安全与健康永远是第一准则。医学专家强调,未成年人骨骼发育未完成,过早隆鼻、抽脂可能导致永久性损伤;而心理层面的“容貌焦虑”,往往源于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偏差。

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言:“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那些看似不完美的印记,恰是成长最珍贵的礼物。”社会应倡导“最小干预,最大尊重”的审美理念,让未成年人在健康、自信、包容的环境中绽放青春光彩。

(本文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中国消费者协会、医美行业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