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贵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达257种 调查揭示生态新发现

时间:2025-11-19 05:34: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张子怡

中新网贵阳11月17日电 (记者 周燕玲)记者17日从贵州省林业局获悉,贵州省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全省现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达257种,这一数据为长江与珠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梵净山冷杉

系统性调查覆盖全省88个县
作为中国西南生态安全关键区域,贵州森林覆盖率超63%。为精准掌握野生植物资源本底,贵州省林业局于2022年5月启动了“贵州省新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评估项目”,同步开展全省范围资源综合评估。项目历时三年,覆盖全省9个市(州)88个县(市、区、特区),累计行程数十万公里。

调查团队采用“传统方法+科技手段”的复合模式,100余位科研人员组成9支专业队伍,运用无人机航拍、RTK精确定位及专业调查软件,完成超2万个实地调查点位,覆盖1066个乡镇,拍摄照片10余万张,收集有效数据12702条,构建了全省野生植物资源数据库。

2025年4月20日调查队在贵州兴义野外合影

7个植物新种填补区域空白
调查不仅梳理出全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及分布图谱,更取得重大发现:北盘江凤仙花、荔波野桐、荔波金丝桃、习水酢浆草、马岭河小苦荬、大娄山绣线梅和麻阳河紫菀7个新物种被正式发表,其中多个物种以发现地命名,凸显贵州生态独特性。这些发现为全球植物分类学研究贡献了“中国样本”。

岩溶峰丛顶现“孤岛化”针叶林
在荔波县岩溶地貌区,调查队发现了以华南五针松、岩生翠柏和短叶黄杉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为优势种的“孤岛化”岩生针叶林。该林群在海拔200余米范围内形成垂直带谱,从山顶至山脚呈现微型生态梯度,这种小尺度垂直带现象在全球岩溶地区极为罕见。相关研究已引起国际学术界关注,为西南岩溶植被演化及濒危物种保护机制研究提供了关键案例。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小叶兜兰

数据支撑科学保护方案
此次调查首次实现全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系统性评估,全面掌握了物种组成、资源数量、分布格局及受威胁因素。基于调查结果,贵州省林业局制定了分级保护策略,提出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及人工繁育等综合措施,为梵净山冷杉、小叶兜兰等极危物种建立专项保护小区。项目成果已应用于《贵州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修订,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科研支撑、公众参与”的保护新格局。

贵州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开展动态监测,运用AI识别、环境DNA等新技术提升保护效能,确保这些“绿色国宝”在贵州高原生生不息。(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