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18日电 (记者 徐婧) 京津冀地区正持续强化对异地养老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养老项目资源的跨区域共享。据北京市民政局18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已有超过1万名京籍老年人选择入住河北的养老机构,同时有200余名京籍老年人入住天津的养老机构,这一数据充分展现了京津冀异地养老政策的积极成效。
京津冀养老服务的协同发展,不仅有助于优化区域内的养老资源布局,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民生领域的重要实践。18日,2025年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项目推介会在北京隆重举办。会上发布的主旨报告指出,近年来,京津冀地区致力于打破养老服务的地域壁垒,北京按照“政策跟着老人走”的思路,全面落实对津冀地区接收京籍老年人养老机构的运营补贴政策;河北省也积极响应,印发相关措施,以吸引更多京津老年人到河北享受养老服务。
在推进医养结合方面,京津冀地区同样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方便老年人异地就医,三地成立了京津冀医养结合联盟,覆盖了542家单位;同时,扩容了北京市医养结合远程协同平台,将56家河北省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其中,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的优势,开展人员培训、照护指导、远程会诊等协同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此外,京津冀地区还建立了养老服务项目推介机制。连续3年举办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项目推介会,加强养老资源的对接与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市与河北省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之间已签订养老服务领域合作协议60余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7亿元人民币,其中已落实资金达6.6亿余元,为区域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展望未来,民政部门将进一步推动北京养老项目向环京周边地区延伸布局,以扩大养老服务的覆盖范围。同时,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力度,共同推动解决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结果互认等应用场景不广泛等问题,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