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江西国际教育新突破:从单向引进迈向双向合作共赢

时间:2025-11-19 11:56: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史词

中新网南昌11月17日电 题:江西国际教育新突破:从单向引进迈向双向合作共赢

作者 朱莹

今年以来,江西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领域按下加速键。从中外人文交流周到外国专家江西行,从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江西分会场到2025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江西)暨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大会,这个中部省份正以密集的国际活动在国际教育舞台上崭露头角。本文将从一场关键交流会切入,解析江西如何突破传统模式,构建双向互动的国际教育合作新格局。

2025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江西会场

从“单向引进”到“双向奔赴”:构建创新合作链条

11月17日,由江西省教育厅、省外事办公室联合主办的2025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江西)暨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大会在南昌开幕。这场连续举办六届的高规格盛会,吸引了中外高校近400名代表参与,标志着江西国际教育合作进入新阶段。

会议内容从最初的学术交流扩展至项目推介、平台共建、技术转让等八大领域,形成贯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应用”的创新链条。当日三轮签约仪式上,中外合作办学与“伴企出海”两大板块成为焦点:江西财经大学与悉尼科技大学、南昌航空大学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等12个高水平办学项目落地,同时江西高校与华为、中煤集团等企业签署15项“教随产出”协议,将中国职业教育标准通过企业海外项目输出至17个国家。

这种“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深度融合,推动江西国际教育合作体系全面升级。江西省教育厅数据显示,近三年通过该平台达成的合作项目年均增长率达45%,技术转化金额突破2.3亿元,形成可复制的“江西模式”。

江西国际教育合作签约仪式

从“一时一事”到“长期长效”:打造可持续合作生态

连续六届的机制化运作,使江西国际合作生态持续优化。江西省教育厅厅长郑磊透露,目前江西已与23个国家的高校共建20个国际联合实验室,在境外设立22个“中文工坊”和15所孔子学院,吸引109国近3万名留学生来赣学习。匈牙利校长委员会、吉尔吉斯斯坦教育部等机构成为大会“常客”,合作从临时性交流转向长期机制化。

这种信任积累带来显著成效:江西中医药大学与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共建的中葡中医药中心,已培养500余名国际中医药人才;南昌大学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的材料科学联合实验室,产出国际专利12项。匈牙利校长委员会秘书长杜贝茨·佐尔坦表示:“江西的教育合作模式兼具学术深度与产业价值,为中欧教育交流树立了新标杆。”

大会形成的“以才引才”效应进一步放大合作网络。南昌航空大学校长卢超在“外国专家江西行”活动中发出的联合攻关邀请,在此次大会上转化为3个跨国科研合作项目。江西财经大学与悉尼科技大学达成的人才联合培养协议,将每年输送20名研究生赴澳深造。

江西中外人文交流活动

从“异乡客”到“代言人”:留学生赋能品牌建设

“在江西留学不仅提升专业能力,更让我感受到多元文化的魅力。”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巴基斯坦留学生纳瓦夫·阿西夫·沙阿的感言,折射出江西国际教育品牌的吸引力。通过中外人文交流周、留学生汉语大赛等平台,江西构建起“学术+文化”的立体交流体系。

留学生们通过短视频创作、文化展演等方式,自发成为江西教育的“民间大使”。景德镇陶瓷大学留学生制作的《千年瓷韵》纪录片,在YouTube获得超50万播放量;江西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团队开发的“中医养生APP”,下载量突破10万次。这些自发传播使“留学江西”品牌辨识度显著提升。

特色学科矩阵成为吸引留学生的核心引力。南昌大学临床医学、江西师大汉语国际教育、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设计等专业,近三年留学生招生规模年均增长30%。江西财经大学与悉尼科技大学共建的“数字金融”双学位项目,首期招生即吸引来自32个国家的申请者。

“教育是文明互鉴的桥梁。”郑磊表示,江西将持续深化“教育+科技+产业”融合模式,力争到2025年建成50个国际联合实验室,吸引5万名国际学生,打造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这个传统内陆省份正凭借清晰的开放战略与务实举措,书写着教育合作促发展的新篇章。(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