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景区“快通”服务暗藏文字游戏,游客高价购买后竟成“花钱买罪受”
“以为购买了官方快速通道服务,结果跟着导游在园区疯狂赶路,热门项目仍需排队1小时以上。”今年8月,游客小敏在上海迪士尼乐园第三方平台花费上万元购买“1日票+8项快通+快速入园”套餐后,发现实际服务与宣传严重不符。这一案例揭示了当前热门景区周边存在的“快通”服务乱象:部分第三方平台和旅行社通过包装普通服务、玩文字游戏等方式诱导消费,甚至出现黑导游加价倒卖官方权益的现象。
小敏的遭遇并非个例。她购买的“项目快通”套餐由江苏常州某旅行社提供,累计花费10494元。尽管套餐页面明确标注包含官方快速通道权益,但实际服务却是导游带领游客“打时间差”——哪里排队人少就往哪里跑,热门项目仍需长时间排队。更令人气愤的是,该套餐目前仍在平台售卖,且旅行社并不在上海迪士尼乐园官方合作名单中。
类似情况在北京环球影城周边也屡见不鲜。游客小谷曾被酒店接送车服务“忽悠”,导游声称180元可走“快速通道”玩遍8个项目,结果刚到第一个项目门口导游就消失不见。北京通州文景派出所民警在整治行动中指出,黑导游常以“快速游玩导览服务”为幌子,实际带着游客翻栏杆、插队,甚至通过抢票器非法获取官方“优速通”后加价倒卖,一张200元的单项“优速通”常被加价上百元出售。
业内人士透露,“快通”类陷阱能屡屡得手,关键在于商家利用游客对景区流程不熟悉的特点玩文字游戏。记者调查发现,问题套餐的宣传套路高度相似:
上海迪士尼乐园官方客服明确表示,乐园“尊享卡”仅在官方网站、APP、微信等渠道销售,市面上的预订渠道较多,游客需提前确认服务内容。上海隽宜律师事务所创始高级合伙人毛梦凌指出,商家使用模糊性表述可能涉嫌虚假宣传,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旅游业内人士认为,混乱的代订业务会损害游客对景区的信任,景区有责任确保合作方提供真实信息。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彭超建议,治理“快通”乱象需多方协同发力:
对于游客而言,防范“快通”陷阱需做到:
景区“快通”服务的初衷是提升游客体验,但部分商家的逐利行为却让这一便民措施变了味。唯有监管部门、景区、平台和游客共同发力,才能还旅游市场一片清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