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湖北竹山32年追“星”路:十星文明照亮乡村新风貌

时间:2025-11-19 21:26: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阳禾

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建宏 张锐

初冬时节,暖阳轻抚湖北省竹山县麻家渡镇罗家坡村。村民张磊家门楣上悬挂的“十星级文明农户”红牌格外醒目,十颗金灿灿的星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映得整座院落生机盎然。

从“精神穷汉”到“追星热潮”

“咱竹山是‘绿松石之乡’,全国七成绿松石储量在此,而麻家渡镇又占了竹山的七成。”74岁的张永刚老汉站在村头十星展览馆内,指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回忆道,“20世纪八九十年代,罗家坡人靠挖矿富了口袋,却丢了精神,被外人笑称‘揣着金元宝的精神穷汉’。”

1993年秋,一场改变乡村风貌的“追星”行动在竹山拉开帷幕。首创“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涵盖“五爱星、致富星、法纪星、团结星、新风星、文教星、科技星、义务星、卫生星”十大领域,旨在以十星为标尺,照亮乡村文明新风尚。

“评选流程严格透明:农户自评、群众互评、协会审定、张榜公示。授牌时敲锣打鼓送上门,挂在门楣最显眼处。”张永刚翻开一本旧相册,指着一张黑白照片说,“我当时是社员代表,亲历了定评座谈会。”

这场“追星”热迅速席卷竹山,从村镇到机关、学校、新经济组织,形成“十万农户创十星,行行业业争先进”的火热局面。2024年10月,竹山《十万农户追“十星” 文明新风润乡村》案例入选首届中国文明乡风建设十大优秀案例,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的典范。

追星故事:平凡中的不凡

在罗家坡村,聋哑村民张永怀的“追星”故事令人动容。当年因种植技术落后,他仅获九星牌。见管理员挂牌,他急得直摆手,捶胸保证当年改进。年底补上科技星时,他抱着十星牌笑得合不拢嘴,成为村里“追星”改过自新的榜样。

柳林乡洪坪村村民刘学举则用40余年行动诠释了“义务星”的真谛。他赡养照顾11位老人,包括6位嫡亲、5位远亲及非亲老人。2017年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后,他将10万元慰问金全部捐出修路。如今,他仍照顾着80多岁的石泽美及其智力障碍儿子李正先,朴实承诺:“只要我有口饭吃,绝不饿着老人——咱是党员!”

十星迭代:与时俱进的新内涵

32年来,竹山“十星”评选持续升级,涌现出4名“中国好人”、2名“荆楚楷模”、8名“湖北好人”及2600多名各级先进典型。从1993年至2025年,8届县委先后18次调整评星标准,不断赋予“十星”新内涵。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重要水源地,竹山2024年结合保水护水与美丽乡村建设,新增“资源星”,成立284支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8.4万人,全域创建“文明河流”。堵河支流霍河岸边,村干部陈莲带领“娃娃护水队”义务清理垃圾40余次,成为乡村生态保护的新力量。宝丰镇退休干部王义富则将护水故事编成花鼓船歌,14年创作千余首民歌,获评“中国好人”与全国“最美志愿者”。

十星福利:文明与实惠双丰收

如今,“十星”不仅是门楣上的荣耀,更连着实实在在的福利:公交打折、旅游优惠、“十星惠农贷”等。截至2025年10月,竹山农商行已发放586笔“十星惠农贷”,总额5615万元,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十星”挂上门楣,新风吹拂山乡。竹山以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带动社风向上向善,走出了一条物质精神双丰收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