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直播乱象:杠铃区成“流量现场”,顾客隐私权何去何从?
“在杠铃区深蹲时被镜头怼脸拍!”近日,某连锁健身房因未经会员同意直播锻炼场景引发争议。网友发帖控诉称,门店官方账号频繁发布会员健身视频,甚至在店内开展实时直播,认为此举严重侵犯个人隐私。该话题迅速引发共鸣,大量网友分享在健身房、商场、餐厅等公共场所“被出镜”的相似经历,直指无差别拍摄已成流量时代的普遍乱象。
健身房直播成风:从环境记录到隐私暴露的边界争议
记者调查发现,健身房直播现象呈现两种主要形式:一是会员自主直播健身过程,通常以个人画面为主;二是门店为宣传开展的官方直播,部分镜头直接对准锻炼区域。健身达人延女士透露,她曾遭遇店员在杠铃区近距离拍摄:“瑜伽服本就轻薄,大幅动作下很容易走光,这种直播完全不考虑顾客感受。”南京市民华先生也表示,某24小时健身房店长常拍摄会员锻炼视频发朋友圈宣传,“虽然没直接反对,但事后想想信息被泄露的感觉很不舒服”。
社交平台检索结果显示,大量健身房直播间以讲解知识、售卖课程为名,实则将镜头长期对准公共区域。更有甚者通过特写镜头捕捉会员身材细节、运动姿态,将健身场景转化为“流量素材”。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运动空间的私密性,更让普通人在不知情中成为网络传播对象。
实地探访:部分门店明确禁止直播,隐私保护措施存差异
11月17日晚,记者走访南京某健身房门店发现,团课教室及公共区域均未设置直播设备。店长表示:“仅极少数课程会直播老师动作,绝对禁止拍摄学员。课后拍摄大合照也需学员同意,不愿出镜者可直接拒绝。”另一位从业多年的私教教练透露,其所在门店已张贴公告明确禁止直播。
然而,行业现状仍不容乐观。记者观察到,部分健身房为博取流量,在未告知会员的情况下直播锻炼场景,甚至对高难度动作进行特写拍摄。这种“流量至上”的运营模式,正让越来越多健身者陷入隐私泄露的焦虑中。
律师解读:公共场所“被出镜”如何维权?
浙江铁券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永辉指出,公共场所隐私权受《民法典》严格保护:“即使身处商场、健身房等开放空间,个人私密活动、身体部位等信息仍属隐私范畴。未经同意拍摄传播可能同时构成隐私权与肖像权侵权。”
他特别强调,肖像权保护不因打码处理而失效:“若通过发型、服装等特征仍能识别特定个体,即构成侵权。例如短视频平台常见的‘街拍素人’行为,即使面部模糊也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针对公共利益与个人隐私的冲突,张律师建议:“如为公共安全安装摄像头,需设置显著提示标识并限制拍摄范围。商业拍摄必须事先征得同意,涉及公开传播时应签订书面协议。”他提醒公众:“发现侵权可立即要求停止拍摄、删除内容并赔礼道歉,协商无果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通过诉讼维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悦 张冰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