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海南澄迈11月16日电 (陈英清 李宇凡)提及海南岛,蓝天碧海、阳光沙滩的热带风情跃然眼前。然而,这座岛屿的魅力远不止于此——福山咖啡与兴隆咖啡的醇香,正悄然书写着海南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侨缘铸就:百年咖啡香的烟火传承
“福山咖啡的根,是爱国华侨种下的。”海南福山咖啡联合有限公司董事长、海南省咖啡协会会长徐世炳向记者讲述这段历史:1935年,华侨陈显彰将咖啡种子引种至福山;上世纪70年代,其父徐秀义恢复种植并注册“福山”商标,创办澄迈首家咖啡加工厂。如今,福山咖啡焙炒技艺已列入省级非遗名录,徐世炳作为传承人,坚持用木炭直火烘焙与焦糖裹豆的传统工艺,打造出“初苦后甘、厚重顺滑”的独特风味,成为海南人偏爱的咖啡品类。
在福山,咖啡早已融入日常生活。80%的游客专程为体验“咖啡+慢生活”而来,咖啡馆内,人们围坐谈笑,空气中弥漫着焦糖与咖啡豆交织的香气。

风口期挑战:小而美的突围之路
从种植到销售,咖啡产业已成为福山的经济引擎。徐世炳直言:“海南咖啡正处风口期。”自贸港政策带动游客增长,瑞幸、库迪等品牌扩大市场,而福山咖啡“小而美”的特色也备受关注。然而,挑战同样存在:全省种植面积有限且易受台风影响;传统焙炒工艺依赖人工,标准化难度大;市场供大于求,咖啡馆数量从2005年的几家激增至六七十家。
面对困境,海南咖啡产业探索出两条路径:一是守正创新,福山咖啡通过成立职业学校每年培养200余名人才,平衡传统风味与年轻客群需求;二是借力政策,澄迈远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取俊表示,公司利用自贸港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将咖啡豆深加工为冻干粉等产品,附加值提升30%以上,同时“双15%”税收政策节省超10%成本,助力企业招揽高端人才。

深加工与文旅:价值延伸的双轮驱动
除深加工外,咖啡与乡村文旅的融合成为新增长点。在福山镇保良古村,海南澄迈保良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符策华以咖啡为核心,打造了从种植、采摘到品鉴的全链条体验,并推出咖啡创意产品。游客在此可参与“咖啡的一生”情景体验,将生态教育与文化体验深度融合,客户黏性显著提升。
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则更进一步,作为全国首个咖啡主题4A级景区,其通过“种植-加工-销售-文旅”一体化模式,集聚百余家企业,年营收破亿元,成功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文化”的转型。中国福山咖啡杯国际咖啡师冠军赛、海南罗布斯塔咖啡生豆大赛等赛事的举办,更助力海南咖啡品牌走向国际舞台。
徐取俊总结道:“海南咖啡产业需以深加工提升附加值,以文旅融合拓展体验场景,借助自贸港政策红利,在守正与创新中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