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火锅店里的特色小众蔬菜大揭秘,你认识几种?

时间:2025-11-21 04:32:19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于晓

随着立冬节气的到来,火锅成为深秋和冬日里的热门选择。走进火锅店,除了常见的食材,一些小众蔬菜迅速吸引了食客的目光。皱叶菜、荨麻菜、板蓝根菜……这些名字稀奇的蔬菜,究竟有何特别之处?让我们一同走进神奇的“菜园”,揭开小众蔬菜的“庐山真面目”。

蔬菜界的“咬人”高手:皱叶菜与荨麻菜

在火锅店里,一款皱巴巴的蔬菜因其奇特的外表和不菲的价格而走红。它就是皱叶菜,也叫皱叶甘蓝。皱叶菜的叶片厚实,表面褶皱多,这种结构有助于吸附汤汁,因此得名“百洁布菜”。虽然口感被网友戏称为“啃树皮”,但其营养价值却不容小觑。皱叶菜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尤其是VC含量是猕猴桃的2.5倍,具有保护肝脏、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皱叶菜属于羽衣甘蓝的“家族成员”,与甘蓝、西蓝花、花椰菜同属甘蓝类蔬菜。它由德国、荷兰引进国内,在武汉经过10年的研发培育,最终试种成功。如今,皱叶菜已成为健身人士的新宠。

火锅店里还有一种冷门蔬菜——荨麻菜。它的名字与“荨麻疹”重合,让人望而生畏。荨麻菜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其植物表面有刺毛,一旦刺毛折断,释放出的甲酸会让皮肤感到剧烈灼痛。在昆明的火锅店,点荨麻菜时,服务员会贴心地附送一块告示牌:“禁止触碰,我会咬人”。

然而,荨麻菜不仅是一种药材,还是一种食用蔬菜。荨麻属植物在全球温带、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不少国家将其做成传统美食。在俄罗斯,荨麻被用于做汤和沙拉;在英国多塞特郡,每年夏日还会举办生吃荨麻大赛。最适合荨麻菜的烹饪方式是涮火锅,高温可以破坏其小刺结构,分解成分,煮熟后的口感柔滑,清香中带着微微的酸味,适合解腻。

沙葱不是葱,山苏如鸟巢

除了上述两种蔬菜,还有一些名字奇特、口感不错的小众蔬菜也值得一试。比如,在中国西北城市,餐桌上常见一种细细的蔬菜——沙葱。它与羊肉搭配是一绝,还可以单独做成凉菜和咸菜。

沙葱,也叫“蒙古韭”,是百合科葱属植物。它生长在海拔800米至两三千米的荒漠、砂地或干旱山坡,在我国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等地均有生长。沙葱没有葱味的那种“冲”,风味更接近韭菜,但更清新爽口,叶片中含水量丰富,入口时还有丝丝的清甜感。沙葱的美味主要归功于其中所含的呈味氨基酸,如天冬氨酸、谷氨酸等。

在广东,有一种蔬菜十分风靡,一盘难求,它就是山苏。山苏的全名叫台湾山苏花,是从中国台湾省引入的蔬菜。它的叶片碧绿油亮,修长的叶片围绕植株中心紧密排列,像鸟巢一样,因此也叫“鸟巢蕨”。山苏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C、钙和其他营养成分,煮熟后口感脆嫩中带着韧劲,嚼起来像海带,还有山野间特有的清香。

被赋予奇怪名字的小众蔬菜

还有一些小众蔬菜,名字听上去不陌生,但品尝过的人很少,它们更多出现在各大火锅店。比如,今年新登场的“板蓝根青菜”,它看上去和普通油菜没有很大区别,是研究人员的一次“偶然所得”。

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菘蓝(又名“板蓝根”)和甘蓝型油菜进行杂交,培育出了新品种“菘油1号”。它含有板蓝根中的抗病毒成分,又有着油菜的清甜爽脆,富含维生素C、钙、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不过专家提醒,板蓝根青菜的本质仍然是一种蔬菜,不能用它来替代板蓝根等药物。

还有一种菜,民间叫“水性杨花菜”,学名叫“海菜花”。它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以云南洱海和泸沽湖的最为有名。海菜花是一种多年生的沉水草本植物,对水质要求极高,只能生长在水质良好的浅水区。它的茎叶长在水中,花漂浮在水面,因花瓣会随水波荡漾而得名。在云南,水性杨花菜是常见的食材,可用于火锅、炒菜等。现在,野生海菜花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市面上的海菜花基本是人工培育的。

古代大众菜沦为野菜

如今,白菜被公认为最常见的蔬菜之一。然而,有一些餐桌上快要消失的蔬菜,在古代曾是“百菜之王”。比如,冬寒菜,也叫冬葵,在古代相当于今天白菜的地位。它主要产自四川等地,过去人们常用它煮粥。

史料记载,大约在西周时期开始种植冬寒菜,成为当时的主流蔬菜。《诗经》中所描述的“七月烹葵及菽”,其中的“葵”指的就是冬寒菜。冬寒菜凭借耐寒性、易种植、无病虫害等特点,成为古代的“百菜之王”。如今,冬寒菜已很少出现在餐桌上,但在野外仍能常看见,逐渐变成了一种野菜。

藿菜,曾是古代的“五菜”之一,它是豆类植物的叶片。古人常说的“藿食者”,与之相对的是“肉食者”。如今,藿菜仍是河北一些地方的传统家常菜,常和粉条、豆芽等拌制在一起,有浓厚的地方风味。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解放日报 彭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