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跨国救援显担当:中国救援队队长详述缅甸地震救援感人细节

时间:2025-11-21 04:59: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张子怡

中新网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 邵萌)11月20日,国家消防救援局举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消防救援队伍先进典型代表记者见面会。会上,5名来自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代表,深情讲述了他们的救援故事。其中,中国救援队队长、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副总队长李广耐的分享,尤为引人注目。

自1992年投身消防事业以来,李广耐已在这条战线上奋战了30多个春秋,参与指挥了超过3000余起灾害事故救援行动。今年3月28日,缅甸遭遇7.9级强烈地震,他临危受命,带领中国救援队远赴缅甸,执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跨国救援任务。

中国救援队队长李广耐

  中国救援队队长、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副总队长李广耐。邵萌 摄

李广耐回忆道,地震发生后,中国救援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指挥、通信、救援、后勤、医疗等各个模块同步反应、一体联动。在接到国家出动救援的命令后,82名队员、3条搜救犬以及22吨装备物资,仅用了短短2个小时就完成了全部出动准备。经过5个多小时的飞行,再连续乘坐24小时的大巴车,队伍终于抵达灾区,并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救援工作中。

李广耐坦言,强震过后,频繁的余震给队员们的人身安全带来了极大风险。有些地方,几吨重的楼板仅靠几根钢筋勉强支撑,悬在废墟上方,随时可能造成二次坍塌。余震发生时,正在作业的队员们只能凭借丰富的经验,迅速躲避到相对稳定的结构下。

在废墟上搜寻和实施救援,往往是在有限空间和极限条件下进行,既危险又艰苦。李广耐特别提到了队伍里体型最瘦小的“00后”队员李圣涛。他曾在一个直径不到40厘米的救援通道中救人,累了就缩在孔洞里简单休息,渴了饿了就喝队友递进来的矿泉水,啃几口面包。在余震、黑暗、高温中连续工作了6个多小时后,他成功将被困者救出,出来时已瘫倒在地,但满是泥土的脸上却洋溢着笑容。

还有一名班长叫田园,他在救援过程中大腿被裸露的钢筋划了一道口子,却浑然不觉,一心只想着救人。回到营地后,医生给他缝针时,他累得坐在椅子上睡着了。李广耐感慨地说:“看着特别心疼。”

李广耐介绍,在缅甸的救援行动中,中国救援队共救出了包括1名孕妇在内的5名幸存者,转移了5具遇难者遗体,诊治伤员2000余人次,是外国救援队伍中救出幸存者最多的。返程的前一天晚上,当地华人华侨志愿者自发组织到营区唱歌为他们送行,场面温馨感人。

他还记得,那天,志愿者们边弹边唱,与队员们互动,唱的是《再见》这首歌。那一刻,所有的疲惫和艰辛都化为了温暖和感动。

作为中国救援队的队长,同时也是一名老消防兵,李广耐深感自豪。当看到灾区飘扬的五星红旗,看到灾区人民因为他们的帮助而重新燃起希望的眼神,他深知,他们带去的不仅是专业的救援技能,更是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他感慨地说:“我们带去的不仅是专业的救援,更是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也正是因为国家的强盛与伟大,才让我们有能力,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真正转化为了跨越国界的生命奇迹。”(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