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2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的一项细胞生物学研究论文,为哺乳动物长寿机制研究带来突破性进展。研究团队发现,弓头鲸的异常长寿现象可能与其显著增强的DNA修复能力密切相关,这一发现或将重新定义人类对衰老过程的理解。
作为现存体型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成年弓头鲸体长可达18米,体重常超过80吨,其已知最高寿命记录突破200年。这种巨型生物本应面临更高的癌症风险——体型越大细胞数量越多,DNA变异概率本应呈指数级增长。然而实际观测数据显示,弓头鲸的癌症发病率远低于理论预期值,这种矛盾现象促使科学家展开深入探索。

本项研究成果相关示意图(图片来自论文)。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由美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Jan Vijg教授、罗切斯特大学Andrei Seluanov与Vera Gorbunova教授领衔的国际团队,通过对比实验揭示了关键机制。研究发现,在紫外线等致癌因素刺激下,弓头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所需的基因突变次数显著低于人类成纤维细胞。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其DNA损伤频率与人类相当,但修复效率却高出数倍。
深入分析显示,弓头鲸细胞展现双重修复优势:其双链DNA断裂修复速度较人类细胞提升40%,且修复精准度提高25%。研究团队在鲸类细胞中鉴定出一种名为CIRBP的特殊蛋白,该蛋白不仅能增强人类细胞的DNA修复能力,在果蝇实验中还表现出延长寿命达15%的显著效果。
论文作者特别指出,本研究采用成纤维细胞作为模型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需在上皮细胞等癌症主要起源细胞中验证结论。但现有发现已强烈支持"DNA修复强化是弓头鲸突破寿命极限的核心机制"这一假说。这项突破不仅为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提供新视角,更为人类抗衰老药物研发开辟了全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