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体育盛会为何频频青睐南越王宝藏?揭秘背后的文化密码

时间:2025-11-21 11:07:49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于晓艳

羊城晚报记者 何文涛 朱绍杰 实习生 李铮

当机器人挥动槌棒的瞬间,清越悠扬的金石之声在十五运会开幕式现场回荡,暨南大学学生小杨仍难掩激动:“全场仿佛被按下静音键,那一刻历史与现代完美交融。”这套引发观众热议的青铜句鑃,正来自南越王博物院的珍藏。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冬奥会,再到如今的大湾区全运会,南越王墓文物为何成为体育盛会的“常客”?

青铜句鑃在十五运会开幕式表演

青铜文创引爆全运会:从文物到“人气王”的蜕变

在南越王博物院文创店“小赵的奇妙屋”内,青铜句鑃造型的毛绒玩偶、徽章冰箱贴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爆款。店长段海玲透露,十五运会期间,小巧便携的冰箱贴日均销量突破300件,而融合盲盒概念的“惊喜盲袋”更成为年轻人打卡必买单品。

这种文化消费热潮背后,是公众对岭南文化的深度认同。副研究馆员黄巧好指出,开幕式上亮相的青铜句鑃属国内罕见成编大型乐器,其铭文“文帝九年,乐府工造”揭示了南越国仿效中原设立乐府机构的历史事实。“这件吴越文化特有的礼器,与大湾区地域文化高度契合。”副院长王维一如是说。

体育盛会中的南越密码:从金镶玉到玉璧同心

南越王墓文物与体育的渊源可追溯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挂钩设计灵感源自南越玉器“双龙蒲纹璜”,将古代云纹与现代工艺完美融合。2022年冬奥会奖牌“同心”则取法南越王墓D54玉璧,其三区同心圆结构突破传统两区设计,丝带沁痕等细节更成为鉴定关键。

北京奥运会金镶玉奖牌

2010年广州亚运会“潮流”火炬的纹样设计,同样借鉴了南越王博物院“错金铭文虎节”的水波纹元素。黄巧好总结道:“从玉器到青铜器,南越文物持续为体育盛会注入文化基因,这种古今对话正在创造新的文化符号。”

文物运动会:AI技术激活千年瑰宝

在广东多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文物运动会”上,AI技术让青铜器化身运动员:铜编钟参与“举重比赛”,陶俑角逐“短跑项目”。这种创新展示方式不仅呼应全民健身热潮,更构建起独特的岭南文化标识体系。王维一认为:“当文物走出玻璃柜,以生动姿态融入现代生活,文化传承便获得了可持续的生命力。”

南越气象:多元交融的文化高峰

为何体育盛会屡次聚焦南越王墓?黄巧好将其归因于其“集大成”的历史地位。这座西汉王墓出土的1000余件文物,既承载中原礼制精髓,又融合吴越、巴蜀、楚地工艺,更创新发展出岭南特色。赵佗带来的不仅是制度与技术,更是开放包容的文化格局,使岭南成为多元交融的创新熔炉。

南越王墓出土文物展

如今,曾用于王室祭祀的青铜句鑃在全民盛会中奏响新声,两千多年前的岭南乐音穿越时空,在当代焕发出文化自信的璀璨光芒。这种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文化底气,正转化为新时代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