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甘肃五年生态修复成效显著,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时间:2025-11-21 12:50: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刘阳禾

中新网兰州11月19日电 (戴文昌)作为黄河、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的甘肃省,始终肩负着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使命。在‘十四五’规划实施期间,该省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治理为抓手,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实践,不仅让陇原大地的绿色底色愈发鲜明,更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黄河兰州段航拍图

6月25日航拍视角下的黄河兰州段,水清岸绿生态美。九美旦增 摄

19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决胜收官‘十四五’ 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甘肃省自然资源厅专场。据发布会披露,五年来该厅通过强化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不仅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资源基础,更在生态修复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自然资源管理效能显著提升。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张晓军强调,甘肃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交汇处,既是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战略通道,也是黄河、长江上游关键水源涵养区。其特殊的生态区位决定了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以系统思维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

‘十四五’以来,甘肃省自然资源厅构建起‘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保护体系,通过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与绿色矿山建设双轮驱动,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绘就了山川秀美的现代化甘肃新画卷。

甘肃九甸峡水库

图为甘肃九甸峡水库,作为重要水源地持续发挥生态效益。戴文昌 摄

在提升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功能方面,该厅重点实施的甘南州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工程’已于今年9月全面竣工。据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驰介绍,项目区水源涵养能力较2020年提升近13亿立方米,植被覆盖度提高3个百分点,‘黄河蓄水池’的生态功能进一步凸显。

针对祁连山生态屏障巩固,该厅通过完成水资源调查、地下水监测等基础工作,累计投入2.91亿元实施33个修复项目,治理面积达19万亩。通过常态化跟踪矿业权退出及矿山治理,祁连山生态安全防线得到系统性加固。

面对历史遗留废弃矿山问题,甘肃启动全面摸底调查,加速推进平凉、白银等5个国家级示范工程及74个省级修复项目。王驰透露,项目完成后将基本解决全省废弃矿山治理难题,让受损生态重获新生。

敦煌防风林带

图为敦煌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防风林带,构筑起生态防护屏障。敦煌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绿色矿山建设领域,甘肃率先建立覆盖煤矿、金属矿等6类矿种的标准化体系,联合17部门出台激励政策,并创新设立全国首个绿色矿山投融资项目库。截至目前,已累计授信49.7亿元、发放贷款27.2亿元,为矿业绿色转型提供强劲金融支持。

政策与金融的双重驱动下,甘肃绿色矿山建设跑出‘加速度’。五年来全省建成绿色矿山160座,其中2025年新增100座。金昌市白家嘴子镍铜矿、酒钢集团西沟石灰石矿等标杆企业,实现了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双赢。

张晓军表示,回顾‘十四五’征程,甘肃生态修复成果来之不易。未来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系统化生态保护修复,持续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让民众共享生态红利。(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