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天津11月19日电 (记者 王君妍) 记者19日从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根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天津市已正式进入秋冬季候鸟迁徙高峰期。各湿地保护区均迎来大量迁徙过境的候鸟,预计整个秋冬候鸟迁徙季期间,迁徙候鸟总数将超过百万只,形成壮观的自然景象。

11月19日,在天津七里海国家湿地保护区内,成群的候鸟在此停歇补给,为接下来的长途迁徙积蓄能量。这片被誉为“候鸟驿站”的湿地,如今迎来了科技守护者——天津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该系统核心的“鸟脸识别”功能,利用AI技术为湿地保护注入智慧动能,实现对候鸟种群的精准识别与动态监测。记者 佟郁 摄
据介绍,天津各湿地保护区候鸟迁徙情况各有特点。其中,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单日观测数量最大值约为31万余只,包括雁鸭类7万余只、骨顶鸡6万余只;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单日观测到东方白鹳最大值约2300余只、白琵鹭3200余只、花脸鸭5万余只;团泊鸟类自然保护区单日观测到海鸬鹚2000余只、银鸥5000余只等;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单日观测到鹭类2200余只、雁鸭类1万余只,展现了天津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为保障候鸟迁徙安全,天津各湿地保护区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通过“人防+技防”保护巡护机制优势,严密开展野生动物巡护、监测等工作;团泊鸟类自然保护区认真贯彻实施《静海区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开展专项巡查行动;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按照《天津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巡护制度》,严格组织开展湿地日常巡护工作,为迁徙候鸟营造生态良好和安全稳定的栖息环境。
此外,由天津规划资源局牵头,联合17个市级部门印发了《天津市保护鸟类活动和打击非法捕猎贩卖鸟类专项行动联合工作方案》。方案共涉及案件查处、巡查巡护、宣传教育等5大类14项具体任务,同时明确了各部门工作任务,将护鸟成效纳入各区平安天津建设工作内容。联合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协调公安、市场监管、交通等11个部门,印发《天津市野生动物保护联合执法工作协调机制》,从分工协作、明确案件移交标准、信息共享流程及联合执法启动条件等方面形成保护合力,严厉打击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为候鸟迁徙保驾护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