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重庆大学发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1+N”行动计划 构建未来人才新格局

时间:2025-11-21 16:21: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苏亦瑜

中新网重庆10月30日电 (记者 钟旖) 10月30日,重庆大学召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会,正式发布《重庆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1+N”行动计划》(简称“7654”计划)。该计划以“两步走”战略为指引,通过实施七大核心行动、十项重点任务,构建覆盖本硕博全链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革命提供人才支撑。

重庆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会现场

图为重庆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会现场。中新网记者 周毅 摄

“两步走”战略锚定未来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行动计划》,重庆大学将分阶段推进改革:到2029年建校百年之际,初步建成具有重大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至2035年教育强国建成时,全面形成与国家战略需求深度契合的人才培养机制。这一战略布局与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目标高度协同,彰显高校在关键领域人才储备中的责任担当。

七大行动构建人才培养生态闭环

《行动计划》提出七大核心行动,涵盖教育全链条:

  • 立德树人格局提升:通过“大思政课”拓展育人空间,强化价值观引领;
  • 自主培养体系焕新: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 教学要素攻坚行动:重塑课程教材体系,推动实践教学迭代升级;
  • 卓越教师发展支撑:构建教师能力提升体系,强化教学科研协同;
  • AI赋能教育续航: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场景,提升培养效率;
  • 质量文化深耕计划:建立全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培育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
  • 国际胜任力跃升:拓宽全球合作路径,提升学生跨文化协作能力。

十项任务破解人才培养关键痛点

围绕七大行动,计划细化十项核心任务,包括:

  1. 建设思政育人示范基地,打造“课程思政+实践育人”双引擎;
  2. 动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重点布局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战略领域;
  3. 推行“本研贯通”培养模式,打破学段壁垒实现资源整合;
  4. 开发项目制课程,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5. 构建“321”博士培养体系(三机制、两模式、一评价),强化科研创新能力。
学生参观人才培养成果展

图为学生通过“人才培养成果展”了解重庆大学培养体系。中新网记者 周毅 摄

本研贯通:打破学段壁垒的创新实践

本科生院院长刘猛透露,学校已出台“一院一策”实施方案,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业评价、师资配置四方面推进改革。例如,学生评价将摒弃单一绩点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项目成果”的多元模式;课程教学引入企业真实项目,通过跨学科团队协作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目前改革已在工科试验班等学部试点,学生创新项目参与率提升40%。”

博士培养:构建“321”质量提升体系

研究生院院长谭晓衡介绍,针对博士生培养,学校实施“三个机制”(导师动态遴选、科研创新激励、分流退出)、“两种模式”(学术型-专业型协同培养)、“一套体系”(全过程质量监控)的改革方案。通过与华为、长安汽车等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将产业需求融入培养环节,近三年博士生科研成果转化率提升25%。

重庆大学此次改革以系统化思维破解人才培养难题,通过制度创新、资源整合和评价改革,为高校服务国家战略提供了可复制的“重大方案”。(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