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忻州11月16日电 题:偏关长城守护者吕庆文:十五载坚守传承长城保护精神
作者 刘小红
在山西省偏关县老牛湾村,黄河与长城在此交汇,形成“黄河抱长城”的独特景观。今年56岁的村民吕庆文,受家族三代守护长城的精神感召,15年来扎根长城保护一线,用脚步丈量长城,用行动守护文明,被当地人誉为“长城守护者”。

图为偏关长城与黄河交汇景观。刘小红摄
三代接力:从拼死护楼到系统守护
吕庆文与长城的缘分始于家族传承。他的爷爷曾在战乱年代冒死保护老牛湾望河楼——这座雄踞悬崖、俯瞰黄河的明代敌楼,在爷爷的守护下完整保留至今。这份守护精神在吕家代代相传:叔叔吕成贵作为中国长城协会会员,20年前便开始“走长城”,用脚步丈量偏关县294公里长城,详细记录每一处烽火台、关隘的保存状况,并首创“村民护墙队”模式,带动全村参与保护。
“边墙是祖辈留下的财富,更是偏关发展的根基。”吕成贵常这样说。在他的推动下,老牛湾村的长城保护从自发行为升级为系统工程,为后续文旅开发奠定基础。
从农家乐老板到长城保护员:初心未改
2010年,老牛湾风景区启动开发。看到商机的吕庆文放弃县城工作返乡创业,将祖传窑洞改造成农家乐。从最初2张桌子、3间客房,发展到如今30间房的“望河楼客栈”,他的生活因长城资源彻底改变。但财富增长从未动摇他守护长城的初心。

图为老牛湾村依托长城资源发展的文旅产业。刘小红摄
2020年,吕庆文通过考核成为偏关县首批长城保护员,正式开启职业守护生涯。他负责巡查老牛湾村周边3公里长城段,包括望河楼、古堡等6处文物点。每周3次、每次10公里的巡查路线,他坚持用脚步完成:“有些路段摩托能到,但更多地方必须徒步,才能发现砖石松动、墙体裂缝这些细节。”
巡查时,吕庆文通过“长城巡查”App实时上传照片、定位和问题描述,与县文物部门形成“发现-上报-修缮”闭环。尽管自幼腿疾导致行走不便,他仍坚持完成每次巡查:“爷爷能拼死护楼,我这点辛苦不算什么。”
守护效应:长城活化带动乡村振兴
在吕庆文等守护者的努力下,老牛湾段长城保存状况显著改善,2021年入选“山西十大最美长城段落”。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他的坚守感染了村民:如今全村有12人成为兼职长城保护员,30余户经营民宿、农家乐,形成“保护-开发-反哺保护”的良性循环。
依托“黄河+长城”双IP,老牛湾村深入挖掘走西口水路码头、明代军事防御等文化元素,打造出悬崖栈道、长城博物馆等10余个文旅项目。2024年,全村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文旅综合收入突破3000万元,成为晋陕蒙交界地带的明星旅游村。
“长城不是冰冷的砖石,而是活着的文化。”吕庆文站在望河楼上眺望黄河说,“只要我还走得动,就会继续守下去。”在他的身后,长城与黄河共同勾勒出的壮美画卷,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加入守护行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