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浙江托育一体化覆盖超半数 探索“幼有优托”创新路径

时间:2025-11-24 21:51: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刘阳禾

中新网杭州11月18日电(曹丹)午后的阳光透过推门洒进浙江省温州市第十幼儿园通泰园区托班教室,孩子们从睡梦中自然醒来,抬眼便是户外的草坪和花园。这种“无界空间”的设计,正成为浙江托育教育一体化改革的生动注脚。

浙江托育一体化教室实景

11月13日,通泰园区托班教室一景。曹丹 摄

环境之变:从封闭空间到成长乐园

今年7月,浙江出台《关于推进托育教育一体化工作的指导意见》,遴选21个试点地区先行先试。温州市第十幼儿园的“推门设计”正是改革缩影:拆除传统窗户改为推门,打通室内外通道,构建安全与探索并重的成长空间。“当孩子站在门口观察户外活动时,自然的互动场景能有效缓解分离焦虑。”园长陈晓为解释道。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0—3岁儿童托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忻怡强调:“适宜的环境是回应性照护的基础。”浙江各地幼儿园正推进“变暖、变软、变矮、变宽”改造:降低洗手台高度至45厘米,桌椅采用圆角软包设计,墙面铺设环保地垫,搭配马卡龙色系,真正实现“从一米高度看世界”。

浙江幼儿园适托化改造洗手台

11月13日,孩童正在使用改造后的洗手台洗手。曹丹 摄

服务之变:从“标准化”到“个性化”

面对多元托育需求,浙江各地探索精准化服务模式:

  • 杭州市上城区推出“幸福家”体系,“一小时幼儿园芝麻开门”项目在周末开放优质课程,年均服务超1万人次;“长幼随学”政策已帮助845户家庭实现“一人接送、多孩同园”。
  • 台州市椒江区“海蒙幼芽·浪花驿站”提供“应急托”“小时托”服务,支持1-4小时灵活预约,解决家长突发需求。
  • 温州市鹿城区构建“渐进式”入托机制:入园前一年开设亲子早教课,前一个月组建家庭联盟,入园初期采用“半日制过渡”,实现平稳过渡。
浙江托育服务个性化场景

11月13日,通泰园区托班教室内一景。曹丹 摄

数智之变:从“传统管理”到“智慧照护”

数字化技术赋能托育服务升级:

  • 宁波市奉化区建立“健康+日常”双档案系统,实时记录体温、饮食等数据,异常自动预警,同时生成个性化成长报告。
  • 温州市第八幼儿园利用数据分析优化课程,整合“一起长大”平台构建“园所—家庭—社区”共育闭环,教师在线记录、家长同步反馈,形成良性互动。

据浙江省教育厅数据显示,目前全省托育一体化幼儿园占比达57%,在托幼儿6.7万人,占适龄幼儿17.4%,两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教育厅副厅长舒培冬表示:“浙江在服务优化、医育融合、数字赋能等方面形成可复制经验,未来将重点推进适托化改造、专业化培训、标准化探索三大行动。”

从“有托”到“优托”,浙江正以改革创新守护“最柔软的群体”,为全国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鲜活样本。(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