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专家齐聚山东研讨高层次复合型涉外人才培养新路径

时间:2025-09-15 23:50: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付子豪

中新网济南9月13日电(王雪晨)"当前国际形势深刻演变,全球治理体系加速重构,中国亟需创新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优化知识结构、重组教学团队、重构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涉外人才参与全球治理的核心能力。"联合国粮农组织原副总干事、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何昌垂13日在山东大学举办的研讨会上作出上述表示。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何昌垂作主旨报告

图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何昌垂在会上作主旨报告。王雪晨 摄

当日,由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指导、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三国一外"(国际组织、国际传播、国别区域、涉外法治)高层次复合型涉外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济南举行。来自外交、教育、传媒等领域的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涉外人才培养的路径创新展开深度研讨。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院长马文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倒逼传统外语教育模式转型。国家将国际组织、国际传播等四大领域人才列为战略急需,为外语学科转型升级指明方向。"如何突破工具性学科定位,实现从语言服务到战略引领的跨越,培养既通中外又善治理的复合型人才,是本次研讨的核心命题。"

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从国际传播视角分析,数智时代信息传播呈现主题多元化、渠道碎片化特征。尽管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但仍面临国家形象被西方话语主导、国际认知存在偏差等挑战。"我们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播体系,在内容选择上突出文化共情,在表达方式上实现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统一。"

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俊菊提出,新文科建设应把握两大方向:一是推动文科内部深度融合,二是促进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交叉创新。她以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该院2000年联合法学院开设全国首个"英语+法学"五年制双学位项目,2001年携手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培养国别区域人才。通过20余年持续探索,已形成"外语+专业"的特色培养模式。

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吴臻致辞

图为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吴臻在会上致辞。王雪晨 摄

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吴臻表示,学校通过跨学院协同、跨学科融合,在涉外人才培养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既是落实"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也是服务国家对外战略的必然要求。

本次研讨会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协办,吸引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参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