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州10月2日电(胡丰盛 王力中)灯头昂扬似龙首,灯身摇曳如鱼尾,斑斓彩灯在铿锵锣鼓声中苏醒。六七位舞者执灯举柄,身形随韵律起伏流转,一股蓬勃热辣的乡土生气霎时弥漫开来。
国庆期间,浙江省德清县武康街道对河口村文化礼堂外,“传承匠心礼赞中华”的横幅下,一场文化盛宴正焕发灼灼光华。
鳌鱼灯甫一亮相,喝彩如潮。成人舞者收势方歇,当地东风小学的孩子们已擎起玲珑小灯接续跃动。“真威风!”村民赞叹笑语间,流淌着血脉深处的认同:“这灯影里,藏着祖辈的故事与祈愿。”
这盏穿越五百载光阴的鳌鱼灯,凝结着“独占鳌头”的愿景与“岁岁平安”的祝祷。在德清,每逢佳节华灯初上,便是河清海晏、时和岁丰的吉兆降临。“锣鼓响,脚板痒”——孩童循声追逐灯影的景象,早已化作游子心中最浓的乡愁图腾。
“年少时追着灯跑,十多年前沈根源师傅将衣钵传我,这担子便落在了肩上。”今年63岁的鳌鱼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水泉声音洪亮。为献礼双节,他带领众人筹备多日,只为以灯火重聚村落心魂。
关于鳌鱼灯,有个传说。明朝弘治年间,湖州沈氏迁居西岑坞,因感念鳌鱼救童之恩,遂制灯酬神,从此灯舞成为流淌在岁月里的虔诚诗行。
杨水泉起身执灯,身形流转间诠释精髓:“动作时疾时徐,方位忽左忽右,高低错落如穿花,阵型变幻似鱼游。”他眼中闪过光芒:“民间素有‘强盗龙灯、狮子滚灯、新客人鱼灯’之谚——‘新客人’正是德清方言里的‘新郎官’。鳌鱼灯舞的,是穿透古今的精气神!”
如今这盏灯已舞出山村,四季不息。从邻村丰收庆典到新市蚕花庙会,直至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的璀璨舞台,小小鳌鱼正游向广阔天地。杨水泉的信念愈发坚定:“要让这门手艺代代生辉,让八方知晓德清有‘神灯’,更见证我们村庄在传承中焕发的新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