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宁波10月7日电】(记者 张斌)10月6日清晨,海风裹挟着渔鼓声与欢笑声,浙江宁波鄞州咸祥镇文化广场上,2025年八月半渔棉会以盛大巡游拉开帷幕。这场时隔7年重现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通过23支特色团队、千余名参与者的精彩演绎,串联起渔棉丰收的喜悦与先贤文化的传承,为中秋佳节增添了一抹浓郁的“乡愁”。
10月6日,活动现场。顾一伟 摄
拥有三百余年历史的咸祥八月半渔棉会,源于当地“煮海为盐、植棉捕鱼”的生计传统。据史料记载,这一民俗盛会曾是百姓庆祝丰收、感念先贤的重要仪式,承载着滨海地区特有的文化记忆。此次复演,不仅是对传统的致敬,更是非遗活态传承的生动实践。
10月6日,来自咸祥镇商会的各族同胞在活动现场合影留念。顾一伟 摄
当日7时07分,随着彩烟升空,巡游队伍从文化中心广场出发,沿2公里路线展开。敬神队高举“裴”字大旗开路,护送两位先贤塑像;新加入的十里红妆方阵中,新郎骑马、新娘坐八抬大轿,宁波传统婚俗引得民众纷纷赞叹。球东村大捕船方阵搭配织网舞,再现“耕海牧渔”场景;渔工商“渔商领航”彩车模拟渔船航行,灯珠勾勒出海底世界的奇幻;里蔡村以蓝点马鲛鱼为蓝本打造的12米长首推鱼车,配上海浪舞,成为全场焦点。
行会表演同样精彩纷呈:渔鼓《好日子》奏响丰收韵律,大提琴《我的祖国》传递家国情怀;嵩江越剧团唱《梁祝》、70岁老者奏民乐、咸祥中心学校“组合队”老中青三代同台,与《田间斗笠》舞蹈呼应,沿途化作欢乐的海洋。
为让老民俗“火”起来、“活”起来,此次活动筹备历时大半年。宁波市级文化特派员团队与20余支方阵“一对一”结对打磨节目,仅跑马灯就组建了四支特色队伍。据统计,当日万余人次参与,周边游客专程赶来体验,带动咸祥餐饮、住宿及海鲜销售大幅增长。
“渔棉会已成为凝聚人心、推动文旅融合的新引擎。”咸祥镇党委书记蒋昀表示,当地未来将持续擦亮这张“金名片”,使其成为展示乡村振兴成果的窗口,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力。(完)